​一位34岁的热血青年,为“艾”坚守12载
2020-05-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5月17日,是第37个国际艾滋病烛光纪念日,在江场路1228弄33号东贤大厦502室,上海青艾皮肤科诊所正式开诊,这对于上海静安区青年预防艾滋病服务中心(简称“青艾”)的卜佳青来说,可谓今年最值得庆祝的事情,一年多的忙碌筹备没有白费,也意味着他和团队的使命更重了!

在最新出炉的“2018-2019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表彰名单”中,卜佳青荣登“上海市杰出志愿者”榜,他的“青艾”是率先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致力于艾滋病防治的草根公益组织。众多光环之下的卜佳青,如今只有34岁。十多年来,他们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可胜计的挑战。经常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坚持那么久,他的回答是,自己也有过低谷期,是无数的人支持与回应,促使他不断前行!

 缘起  十多年前的刺痛 

80后卜佳青凭着一腔热忱投身艾滋病防治,缘起12年前的一段往事。

2008年,一位大学同学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他和班里其他同学四处求援。在这个过程中,卜佳青深深体会到这一人群的痛苦,随后成为一名防艾志愿者。2010年,他辞职注册了公益组织“青艾”,只为更长久地开展防艾活动。

十多年来,卜佳青和青艾志愿者们,与艾滋病携带者常常面对面地聊天,一聊就是几小时,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开导他们勇敢面对。他们还做了创新许多尝试,比如跑到浴室、厕所、小公园,动员相关人群进行艾滋病常规检测,跑到高校和大学生边聚餐边普及艾滋病知识,还在暑假组织大学生防艾志愿者前往安徽看望艾滋孤儿。他们每年举办2-3场慈善主题活动,以多种方式宣传正确的防艾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邀请志愿者参与“艾滋徒步”活动,推动防艾事业不断前进。

一个人的心用在哪里,时间是看得见的。

渐渐地,卜佳青和他的“青艾”在圈内逐渐有了名气,许多发现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的人,都会第一时间寻求他们的帮助,甚至还有携带者选择加入他们志愿团队,而社会和机构对于他们的支持也纷至沓来。

 发展  为艾滋人士创立专门诊所 

青艾成立迄今十多年,卜佳青遇到的服务对象因为携带者身份而遭遇不公正对待的事情不胜枚举,让卜佳青印象最深刻的当数王宁(化名)的故事。

2017年5月某天下午,携带者王宁让母亲咨询卜佳青,说王宁隔天要做一个切除息肉的小手术,而术前需要检测HIV与梅毒,他害怕检测出来会被拒诊,问该怎么办。卜佳青如往常一般建议他们向医院坦诚,让医生更有针对性地做防护和必要措施。于是母子老老实实地向医院表明了王宁的携带者身份。岂料医生立刻给王宁开具了一张出院小结,上头赫然写着“艾滋感染者”五个大字。母子二人狼狈地离开了医院。幸运的是,卜佳青及时找到对携带者较为友好的医院将王宁转介过去完成了诊治。

让艾滋病携带者享有像其他人一样的正当就医权利!

2019年3月5日,卜佳青撰写了第一份申请书,历时301天,在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各界友善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终于,青艾诊所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拿到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信念  一切以携带者需求为先 

筹备近一年,试运营两个多月的上海青艾皮肤科诊所,目前拥有近3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以蓝白色为主基调,整体布置简洁大气,温馨舒适,让人感觉心情放松。

“‘让性病得到快乐的治疗’是我们诊所的使命!”卜佳青介绍诊所将进行健康教育、性病诊疗(STD)、暴露后预防(PEP)及其他服务。患者进入青艾诊所,将充分感受快乐舒适的诊疗环境,得到亲切无差别的诊疗体验,诊所医生将为其进行精准、便捷、快速且实惠的CD4及病毒载量检测。为了更好地保护隐私,青艾诊所提供VIP一站式诊疗服务,并且提供电子报告,避免纸质材料被人看到所带来的尴尬。为了解决携带者就医遭遇歧视的问题,青艾诊所将会与更多组织机构合作,邀请专业权威的团队,提供无缝对接的优质专业服务。

“如果不能一切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先,难道我们所做的事情还能称之为公益吗?”

这是卜佳青和团队讨论项目时最常说的话,因此他的助艾事业还有很多后续。

“未来我们想为携带者们建一间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国内第一批艾滋患者即将步入老龄,他们与正常老人共享养老场所的难度极大,因此青艾的这个计划又将提上日程。

 对话 

记者:在艾滋携带者的心中,你永远是一位充满正能量的人。你有过低谷期么?

卜佳青:当然有低谷期,比如2014年,我遭遇“经济危机”,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当时没钱了,而做公益处处需要钱,所剩无几的钱只能给成员交社保,工资长期无着落。我失眠、焦虑,几乎没信心干下去了,是组织的成员不断鼓励我坚持,熬到了春暖花开。

记者:防艾这份志愿事业难点在哪?

卜佳青:艾滋病防治干预事业也是不断发展的,比如互联网+就给艾滋病防控带来了新的进展。它也像一辆急速行驶的高铁,可作为青艾的负责人,我也会对未来迷茫,不知道怎么办,这促使我不断学习。

记者:你和你的团队还需要社会什么支持?

卜佳青:人才瓶颈是我们,也是社会组织一大窘境,很多人是因为情怀加入社会组织,但服务艾滋携带者,与各级机构打交道,策划大型公益项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知识,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还需要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这些人才需要我们不断培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