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疫情期间艺术校考应急方案转化为常态化?|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
2020-05-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2020年的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纷纷推迟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不少高校通过组织线上面试的创新方式,取代传统的现场校考。能否把疫情期间艺术校考“应急方案”转化为“常态化”,让今后参与初试的学生免于全国转辗奔波,又减轻经济负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看行!

 政协委员倪闽景 

在线初试符合高校艺术考试改革大趋势

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将提交一份提案,呼吁把疫情期间形成的艺术校考办法,转化为未来艺术校考的主流选择。

艺考之火,超乎想象。“艺考生的人数已经占到高考总考生人数的10%以上,每年全国有100多万参加艺术校考的学生。热门院校校考的考场就像是春运火车站,到处都是人。一些学校的考录比超过了120:1。”倪闽景用一组数据说话。

与此同时,通常一位考生要参加多个学校的校考,经常又是几个家长陪同,在每年三四月份造成千万级人次的人员流动和聚集。倪闽景说,有人估计每个家庭在艺考期间的交通住宿费用,以及请老师的辅导费用平均超过30万元。家长学生怨天尤人,又毫无办法,只能随波逐流。

然而,今年的一场疫情却带来了一些改变。2020年全国艺术类专业报名人数预计为115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高校均推迟了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教育部要求,为防止校考引发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聚集,原则上2020年高考前不组织现场校考。

于是,取消理论类艺术专业的校考,按高考成绩录取;有些专业直接采用省艺术统考的成绩,不再组织校考;再有的是,初试采用视频在线考试,高考后组织复试,从而大大减少校考的人数。

倪闽景感到,这三步棋,看上去是疫情期间临时之举、无奈之举,实际上,却是符合高校艺术考试改革大趋势。其大大减轻考生东南西北赶考的折腾、减轻考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又进一步提高艺考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倒逼学校采用现代化技术来开展初选,这也为未来新的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学习空间,进一步增强了艺术考试的公平性。

因此,倪闽景建议,疫情期间形成的艺术校考办法应该成为未来艺术校考的主流选择。

 人大代表廖昌永 

化危为机实战中看见“可持续性”

“这是可行的!”听闻这样一个提案,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亦表赞同。作为上音的“掌门人”,对于今年线上校考的实际运行,廖昌永说,这是“化危为机”的一种方案。实行下来,大家也认可。

上音是此次“云端艺考”的亲身实践者。今年4月初,上音在线考试平台开启使用,标志着“云端艺考”正式拉开帷幕。学校通过及时调整考试时间、科目和内容,采用“远程初试+到校复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廖昌永告诉记者,其实,在国外,很多初试就是采用线上方式进行的。“经过这次疫情大考,既然系统平台都已经建起来,以后采取这样的方式招生考试就更加顺理成章了。”不过,是否未来可以常态化,还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同意批复。

与此同时,廖昌永同样感到,因为艺考招生时间相对集中,存在各校之间相互竞争的情况,在过去的招生模式下,为了赶考而连轴辗转,确实对考生和家庭造成了很多不便。

“比如说南北方来回赶考,万一飞机晚点赶不上考试,或者说是下了飞机直接赶到考场去,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以那样的考试状态也不一定能够考出足够好的水平。”廖昌永认为,线上的初试,也可以给考生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比较宽松的、免于舟车劳顿的环境。

此次,虽然对学校自身而言也是一次“赶考”,但学校依然组织严密,通过统一考试平台、视频录制要求“一镜到底”、规定不用伴奏等措施和手段,还是做到了公平公正。“到目前看起来,效果不错,也有可持续性。”廖昌永称,对此次云端艺考的初次试水,可以给出一个高分。当然,他也十分期待,未来,可以进一步理顺其中的机制,发挥出更高效的作用,服务于广大考生。

“来兮,有志勿相忘!”据介绍,目前,上音今年本科生招生初试已经顺利结束,即将进行研究生的复试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校对:顾米一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