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育人|05后群体数据画像什么样?代表委员们聚焦“Z世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记者获悉,团市委正启动近年来最大规模的05后代际调查。此次,团市委特别与有关高校、区、科研院所成立相关课题组,计划通过多渠道的调查研究绘制出05后群体的数据画像。这项对05后青年学生思想动态与行为特征的研究白皮书,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发布。
“调查是为了更充分地了解、理解他们,再更好地服务他们、引领他们。”全国两会上的代表委员就此“把脉”建言。
青年报资料图。吴恺/摄
聚焦“Z世代”中年龄最小的一代人
05后,是“Z世代”中年龄最小的一代。2005年以后出生的这一代青年学生,从学业层次来看,05后群体处于年龄高峰的学生即将从初中毕业,迈入高中阶段。从成长阶段来看,05后群体生理发育逐渐定型,心理发展日趋成熟,政治观念正处于形成过程之中,摸清该部分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对于做好05后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引领有着重要的意义。
政治引领是共青团组织的主责主业,是共青团工作的核心和主轴。学校共青团,具有政治育人的重要功能,这与政治引领的本质要求也是高度重合的。因此,共青团组织要对政治引领、政治育人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
“团市委十分重视05后群体的影响。”团市委挂职副书记戴冰说,基于共青团政治引领主责主业的本质要求,结合研究05后群体的特殊意义,迫切需要对05后群体的政治观念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通过开展深入、广泛的调研,将政治观念的调研融入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的调研之中,分析05后学生群体政治观念的现状。
“我们研究影响他们政治观念形成的要素,探索确立政治观念的手段和途径,进一步走到他们身边,走进他们心里。只有更加充分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们、引领他们,以期更好地支撑制度决策。”戴冰说道。
青年报资料图。
结成研究“共同体”进行研建结合
记者了解到,团、高校、区、科研院所,将结成研究“共同体”,通过联动形式组织开展,对全市这一代际的青年群体进行全覆盖调研和全景式扫描。与此同时,进一步促进制度优化,并注重“研建结合”的方式,推动常态工作。
据介绍,通过对05后群体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的分析,也能为政治引领制度构建、内容供给、话语体系、培养体系等重要命题提供依据,为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常态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和保障,为基层团组织开展学习、促进研究提供指导和服务。
另外,开展代际系列的持续研究,既是团市委为青年跑出好成绩的积极作为,也是青年一代跑出更好成绩的充分展现。因此,在未来,周期性滚动调查也将持续开展,聚焦服务对象,加强政治引领,以期更好地支撑制度决策、回应实际需求,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学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曾燕波认为,定位定在青少年阶段,对价值观教育特别重要。再小的孩子价值观、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成熟,到了大学,有些观念就很难转变。因此,调研思想观念要注意“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不单单是了解处于一个什么状况,还想要了解他想要什么。”
市教委德育中心副主任孙红也提出,这个课题最终核心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要跳出我们原来固有的经验和成果范式,真正看一看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可以给他们什么,甚至也许我们要向社会各方去学习。
孙红认为,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既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回答,也需要通过“大中小幼一体化”来设计。
另据课题组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傅昕源介绍,在此基础上,还将做好数据的深度分析、个案的跟踪调查、典型的人物访谈,以期形成高质量的报告和广泛应用的成果。相关白皮书力争年底前出炉。
许多中学教育工作者也十分期待。闵行区教育局团工委书记黄祎表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为高中阶段思想引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做好此次课题研究结果的运用,将课题成果达到最大化,可以为下一步有效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提供方向和依据。
═══ 代表委员支招 ═══
受访者/图
▍ 全国人大代表曹立强:
把价值观的“盐”融入课程的“汤”中
05后是“Z世代”中最小的一代人,他们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红利、模式红利和人口红利多重叠加的时代。全国人大代表、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认为,他们创造力更加突出、个性更加强烈、思想更加多元,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引领,仅用传统的办法是远远不够的。
曹立强认为,思想政治引领不应该千篇一律、“讲一样的话”,而应该更有针对性。通过开展青年思想动态与行为特征研究,综合考虑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家庭情况等因素,可以清晰了解其成长发展需求,进而制定出针对性强、合理有效、循序渐进的引导策略。
“思想政治引领中,必然要增强党的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但更要创新平台、创新内容和创新形式。”曹立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程应该做的事,还要扩大到其他课程,把价值观的“盐”融入课程的“汤”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同时,还要走出去,到更广阔的社会中。以普陀为例,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阵地资源,更有先进典型生生不息的传统。广大青少年可走进“社会大学堂”接受思想的洗礼,也可以和身边的榜样来一次“心灵对话”。
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注重仪式教育。曹立强以自己所在辖区的“国旗下成长”青少年升国旗暨爱国宣讲主题活动、18岁成人宣誓仪式等为例指出,要深化仪式教育内涵,以仪式教育感召青少年的爱国情。
“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往网上去,针对现在青少年使用频率很高的网络App,包括QQ、抖音、B站等,加强对网络名人、自媒体从业者等新兴领域青年的联系、服务和引领,凝聚一批在互联网文化领域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并通过他们更加精准做好相关工作。”曹立强这样建议。
另外,曹立强还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抓好苗子,充分发挥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作用,以学生骨干、学生团干部为重点,打造“班—校—区”三级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批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受访者/图
▍ 全国政协委员戴立益:
要持续巩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对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问题,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时有思考。戴立益说,青少年价值观念和政治态度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长期、严肃、不容松懈的政治任务。
青少年价值观念和政治态度的培养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方向。戴立益曾兼任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其实,去年两会,他就呼吁并提交了《巩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提案,并被列为全囯政协重点提案。
当时,他援引一份调查发现,当前国内青少年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态度整体形势稳定、向好,但仍存在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戴立益说,国外敌对势力长期对我国进行系统、有目的的价值观输出,甚至煽动分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区域之间、阶层之间存在差异;教育手段相对滞后于发展,以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尚未得到根本实现,带来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的挑战。
“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文本资源、视频资源、场馆资源、社区资源,并创新学校教育方式方法,强化实践学习和体验环节,坚决摒弃生硬灌输、空洞说教”,这些被戴立益视为首先要做的。
此外,他建议,调整完善对学校、学生的评价标准,将学生身心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同时,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真正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身心健康、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政治态度等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标准。
戴立益还指出,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并通过家校合作构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家校合作方式,广泛吸纳家长参与义务路队管理、安全巡查、卫生监督、留守儿童关爱等工作,畅通家长与学校沟通途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校对:顾米一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