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汪小帆:大学生就业不走寻常路或能找到新机遇|两会代表委员履职记
2020-05-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接受了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的专访,聊一聊大学生就业那些事。据其透露,最近全校上下都投入到了推动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甚至纷纷给校友写信,充分挖掘潜在的工作岗位。

尽管调动了一些可以调动的资源,增加学生就业机会,但在汪小帆看来,大学生就业不能生硬地“拉郎配”,需要学校、学生和企业一起来开动脑筋开发新岗位,做到精准的需求匹配。

  想尽办法帮助学生就业  

“前几天,我看到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委员在走‘委员通道’时,谈及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些话题,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今年尽管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再加上就业形势特殊,但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到化危为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汪小帆熟读了好几遍,他解读说,报告中提及的“六稳”和“六保”,排在第一位的都是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不断线地提供就业服务。

汪小帆以上海大学为例介绍说,今年上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加起来接近一万人。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到就业目标不降低。“最近,我们上大学校和各学院的领导、广大教师都有些忙,包括给校友写信,充分发挥校友的人脉资源,为学生们物色合适的岗位等。”汪小帆介绍说,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一方面有些学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因此,尽可能做到精准对接需求非常重要。

因为疫情的缘故,往年企业进校园招聘的线下活动纷纷取消了。于是,线上校招平台就成了毕业生求职的“主战场”,为此,上海大学招毕办和各学院的老师们想尽办法扩大了参加在线招聘的企业数量,动员更多企业加入这一平台。

在汪小帆看来,学生求职并非只有到企业这一“华山一条道”,在这样的特殊时刻,学校理应做好引导工作,鼓励更多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据我所知,今年基层新增了不少社工岗位。这几天,我们都在讨论教育在巩固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我们的大学生也可以选择到相对不发达地区的中小学、重点企业去。这些地方需要大量的人才。”

“当然,就业兜底保障工作也非常重要,我们每个高校都有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针对这些学生,我们一定要做好一对一帮扶。”汪小帆说。

该校新闻传播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小袁便表示,学校、学院精准开展就业指导和帮扶,积极推出各类政策措施为学生们的实习就业保驾护航。“无论是干货满满的就业空中课堂,校友企业的积极助力,年级群毕业生党员发起的‘每日招聘汇总’,还是学院老师们的暖心帮助、同学们的互相鼓励,都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这种在特殊时期‘量身定制’式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使我们在毕业求职路上更有信心,逐渐从漫无目的投递开始收获更多的经验和offer。”

  大学生可能给一些行业带来变革  

大学生当房产中介、大学生当农夫……当了解到在就业大潮中,一些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不走寻常路后,汪小帆认为这未必是坏事。

“有句老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岗位没有贵贱之分,大学生完全可以去尝试各种新兴岗位,只要用心去做,总有机会的。”汪小帆认为,他所认识的年轻一代是有激情,有梦想的。这一代年轻人生长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思维活跃、有朝气。“倘若大学生能走进一些在外人看来大学生不愿意去的行业,也许会给这些行业带来一些变革,形成一些鲇鱼效应。哪怕是开家火锅店,如果能把在学校里学的人工智能等知识用上,将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用到传统行业里,说不定也能找到新机遇。”

汪小帆透露说,最近,一些应届毕业研究生打算自己去创业,开设工作室等。对于毕业就创业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积极支持,社会各界也要为青年创业营造更好的环境。当然,对于大学生而言,也要摆正心态,要理性看待创业这件事。因为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者要敢于面对失败,勇于面对挫折,在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前几天,汪校长和几位尚没有找到工作的研究生做交流,发现学生们的心态都不错。“他们告诉我先把毕业论文认真写好,工作肯定能找到。我们要充分相信他们。”

最后,汪校长还希望通过青年报·青春上海,给应届高校毕业生们捎句话:“这个时代是属于青年的,不管形势多么严峻和不确定,只要你们愿意努力,就意味着光明的未来。相信青年就是相信明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校对:顾米一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