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人中有1人患干眼症,发病群体越来越年轻!
2020-06-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每天抱着电脑、平板和手机不离手,90后孙小姐的眼部出现了干痒、刺痛等各种不适,视力也变得忽好忽坏。就医后,她才知道自己患上的正是“干眼症”。

可别小看了这种眼部疾病!近年来,干眼症已成为一种流行性疾病。

今天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此次爱眼日的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在此,专家再次提醒:干眼症已频频盯上了年轻人,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也可能引发大问题。

 每天窥屏超10小时,眼“干”了 

28岁的孙小姐是沪上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在之前的两个多月,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居家办公,电脑、平板和手机几乎成了孙小姐身体的“附属器官”,一刻都离不开。办公、吃饭、休息、睡前,甚至如厕都拿着手机,每天约看屏幕超过10个小时,基本上是醒着的大半时间。

但是,就在两周前,孙小姐出现眼部卡痛、异物感,甚至常常出现红血丝;视力忽好忽坏,感觉大不如前了。自己用眼药水治疗后却无好转,于是来到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就诊。

赵立全副主任医师检查后发现,孙小姐双眼睑缘肥厚、充血,角膜上皮可见点状着染,诊断为双眼干眼症、睑板腺功能障碍。给予热敷、睑板腺按摩及药物治疗后,症状才逐渐好转。

“之前也经常听到干眼症这个疾病,一直不觉得这个疾病可怕。直到有一天看东西,眼前一片模糊,过了好几分钟后才好转。”孙小姐说,这让她开始感到害怕,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真的瞎了”。

 干眼患者越来越年轻化 

数据显示,亚洲干眼发病率居全球前列,中国的发病率约为20-36%,即每5人中就有1人患干眼症。其中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较年轻人更为高发。

“早些年干眼症多发于五六十岁的人,近年来小孩和年轻人正成为干眼症的易发人群。来看门诊的干眼病患者中,中青年人群占了一半。”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视光中心副主任医师赵立全表示,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导致用眼习惯改变等原因,干眼患者人数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上升;与此同时,干眼症病患呈现年轻化趋势。

引起干眼症的诱因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长时间对着电脑和手机。一般来说,正常眨眼频率为每分钟20次左右,但当人们使用电子产品时,注意力因集中于屏幕内容,而使眨眼次数在无形中减少,每分钟可能只有7—8次,从而降低了眼内润滑剂和泪液的分泌。同时,电脑强烈的光线对人眼刺激很大,易使泪液分泌异常而致干眼。如每分钟眨眼次数长期少于7次,就可能意味着患上了“干眼症”。

赵立全副主任医师解释说,除了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之外,长时间开车、阅读等过度用眼也会导致干眼症,干燥的环境,如烟雾、紫外线、空气污染、气候干燥等都会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增加泪液的蒸发,导致眼干。

 切勿乱用“网红眼药水” 

“干眼症,难道也需要去医院看吗?”“眼睛干,在家滴眼药水不就行了?”事实上,在生活中,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把“干眼症”当回事。

针对网传的“滴眼药水就能治好干眼症”“网红眼药水越用眼睛越亮”等说法,上海爱尔眼科医院,眼表眼整形及泪道科室副主任陈岩博士认为,一些网红眼药水,为达到良好的体验,往往添加了血管收缩剂或者缩瞳药,频繁使用会损伤眼部健康。干眼症的治疗不是单纯点眼药水就能好的,它需要区分是哪种类型,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严重的干眼症患者甚至还需接受手术治疗。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网红眼药水往往都含有一些药物成分和防腐剂,长期使用会损害患者的双眼,反而会造成或加剧干眼症。

“门诊中,很多患者觉得干眼症不是病,自己在家滴眼药水就行。其实,干眼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是逐渐积累形成,且常常容易被忽略。”陈岩博士强调,而滴眼液中大多含有防腐剂,长期应用会导致眼表的损伤,引起药物性角结膜炎或者干眼症。

专家强调,干眼症还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轻则会引起不适感,即刺激、干燥、疼痛,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休息;重则会引起角膜的感染,甚至穿孔,最后失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