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这个快递小哥一个人“扛”下了4个人的工作量|新时代奋斗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今年2月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防疫物资的快递量激增。在顺丰速运上海区通州分部,快递小哥王晓溪也遇到了从业以来从未遇到过的难题——一方面快件量是双十一高峰的好几倍但人手却不足,另一方面自己负责收派件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是指定发热门诊医院,防疫压力巨大。重压之下,当过8年兵的王晓溪没有退缩,他一个人“扛”下了不亚于4个人的工作量,一干就是63天。近日,王晓溪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讲述了那段难忘的经历。
记者:你当快递员多长时间了?医院区域的收派件工作有什么特点和难点?
王晓溪:我是快递员队伍里的一名“新兵”,去年8月才入职顺丰,在上海区通州分部,平常负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和3幢医护家属楼的快件收派工作。
在物流快递行业,医院区域属于“困难区域”,这个区域的快递员流失率比较大,因为收派件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医院一般都是封闭管理,电瓶车不能在医院内行驶,快递员收派件基本要靠步行;另外医生做手术等很多时候都是不带手机的,经常会联系不到,有时一单快递要反复联系送几次才行。
记者:2月初那段时间的收派件任务有多重?
王晓溪:我们网点平时有60个快递小哥,第一人民医院及医护家属楼的区域平时也是我和另一位同事一起负责的。春节前一个月,网点就排好了班,春节期间有13名收派员留岗,其他人都回家过年了,和我搭班的同事也回去了。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春节期间快件量就多了起来,再加上人手不足,我们留岗的快递员从大年三十开始就一直在忙。
尤其是我负责的第一人民医院,大概2月1日开始,每天都会有大批的捐赠物资及医疗采购物资涌入医院。那时候我一个人差不多每天要派送400-500箱的货物,去年双十一高峰期我一天的派件量也就180票。所以当时经常是一边使劲送货,一边接催件的电话,还要赶紧和主管沟通协调各种运输资源。
记者:当时收派件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王晓溪:作为指定发热门诊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就是一处“战场”,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我就是“往前线送子弹的后勤兵”,尤其是各种医疗物资,要第一时间送达。有一天,我接到医院电话,说是有50箱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要送来。等这些物资一到站点,我就开始往医院送,因为箱子太大了,只能用手推车,从东宝兴路上的站点到医院,走路单程就要15至20分钟,这批物资我送了5趟才全部送完。
那段时间,我最怕接到催件的电话,因为医院还有患有其它疾病的病人,他们的物品也都是急需的,不能有丝毫怠慢。记得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医院呼吸科一位病人托朋友从外地购买了药品快递过来,病人家属一大早就给我打电话,让我在快件到达后第一时间就送过去。下午3点左右快件到了站点,我立即打电话给他,然后赶紧送过去,家属拿到快递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记者:除了收派件任务重,当时有没有防疫上的压力?
王晓溪:有!第一人民医院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指定发热门诊医院,所以那段时间我收派件的时候也要穿防护服。对我们快递员来说,穿防护服非常不方便,一方面我们随时要打电话联系,但防护服没有口袋;另一方面穿了防护服上厕所不方便,所以也不敢多吃东西、多喝水。
刚开始我自己也很紧张,没有告诉妻子和孩子我服务的是医院,怕他们担心,可是每天早出晚归,回来的时候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儿子时常问我:“爸爸你是去救命的么?电视里的叔叔阿姨和你穿的一样!”我才告诉了妻子实情。
记者:对于这段难忘的经历,有什么感悟?
王晓溪:我连续高强度工作了63天,一直到3月底,和我搭班的同事回来后,才终于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春节前我特地把爱人和9岁的儿子接到上海,本来是想过年期间带他们好好玩一玩,儿子也非常想去迪士尼,但却一直都在忙工作,儿子一度因为我“食言”而生气,但后来知道我也是在为抗疫贡献力量时,他也很为我骄傲。
作为一名快递小哥,网友称我们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现在回想起那2个多月忙碌辛苦的日子,很为自己感到自豪。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曾经当过8年兵的军人,我没有违背入党誓言,没有忘记“若有战,召必回”的承诺。我很骄傲,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贡献了我的微薄之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