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阿拉上海”爱国卫生在行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上海将继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群防群控机制,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年内,全市将集中组织开展9次城市环境清洁行动,同时广泛开展大扫除活动,消灭卫生死角,消除污染隐患。
昨天,本市召开研究爱国卫生运动及近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会议结合上海近期疫情防控现状,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动员社会,促进群防群控,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基础。接下来,上海将依托区中心、街道镇分中心、居村站点三级阵地网络,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城乡基层、融入市民生活。
爱国卫生,一直在行动
近6000个小区和单位齐行动,15万市民群众同捋袖,一场又一场全民参与的环境卫生大扫除正在这座城市开展得热火朝天!今年5月14日,市爱卫会在全市启动以“洁净社区环境、控制虫害孳生”为主题的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同时在普陀区开展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首个星期四爱国卫生义务劳动日活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做好病媒防制,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
市爱卫会介绍,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易发时期,也是蚊虫等“四害”繁殖高峰期,本市将广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健康科普宣传,改善环境卫生面貌,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完善疾病防控体系。为有效控制成蚊和蚊幼、降低入夏蚊虫基数,市爱卫会结合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和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对全市防蚊灭蚊工作持续部署,组织开展春季防蚊灭鼠在线培训,通过住建、房管、城管执法等部门联合发动,培训相关人员近110余万人次,为社会共同参与防蚊灭蚊奠定基础。
今年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本市将在1.3万个居住小区开展居住区卫生环境整治与卫生清洁,每月中旬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对小区公共楼道、公共绿地、地下车库、楼顶平台等公共区域开展一次集中清理整治,重点清除楼道杂物、卫生死角、积存垃圾,规范各类车辆停放,清洁园区景观水系,严格垃圾分类投放,清除“四害”孳生和栖息场所,并采取各类有效防制措施控制“四害”密度。同时,组织和督促各街镇大力引导物业管理企业、广大业主、社区志愿者、党团员、除害专业队伍参与小区的环境整治、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垃圾分类等工作。
为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控制本市蚊虫密度,从6月起本市开展集中统一的防蚊灭蚊专项行动,并开通12320夏秋季病媒生物投诉热线,将广泛发动社会共同参与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
促进市民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勤洗手、多通风、使用公筷公勺等,已经逐渐成为市民的健康生活习惯。
在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5月11日,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公约是卫生健康部门在市民防疫和健康意识高涨的形势下,因势利导、汇集民意、凝聚民智,推出的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举措,对于落实上海市公共卫生建设大会精神、推进健康上海行动、常态下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公约发布后,社会反响热烈,广大市民纷纷表示“健康上海人人共建,健康行为从我做起”。为了更好地帮助市民了解公约的核心信息和具体内容,根据公约中的“八不十提倡”,推出了“《上海市民健康公约》18问答”。
公约及其问答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四个原则:公约立足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市民把在防疫期间形成的健康行为转化、固化成为健康生活习惯;公约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四大基石和“上海公民健康素养核心信息”等基本健康理念,体现了健康促进的整体策略和系统思考;公约聚焦影响公共环境和市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既针对传统顽症,又关注新的陋习,特别是要消除随地吐痰、抽游烟等市民反响强烈的健康陋习;坚持引领健康风尚。既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移风易俗、传递新风的作用,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又体现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引领健康生活新时尚,开创健康上海新局面。
下一步,本市将会同市爱卫会各成员单位重点推进公约落实落地。
强化群防群控机制,加强健康通识教育
在昨天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上海充分发挥爱国卫生优良传统和群众工作优势,已组织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推进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广泛开展健康科普,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
下一步,要继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群防群控机制,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一是持续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进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以环境卫生管理薄弱区域和群众反响强烈的环境卫生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继续组织开展好爱国卫生义务劳动。二是倡导市民健康文明行为。宣传倡导市民健康公约。加强健康通识教育,把生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纳入儿童青少年教育内容。举办“百万市民防疫知识与健康素养大赛”。三是强化爱国卫生队伍能力建设。健全市、区爱卫会组织体系和功能,推动跨部门联动合作。加强基层爱国卫生工作力量,将爱国卫生与社区治理相融合,在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设立专兼职爱国卫生人员,探索在村居委设立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自治组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