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党员本色,不惧不退
2020-07-0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 马鈜/图、视频 周紫薇 马鈜/剪辑 贾英华/制图

在家里,他们还是爸爸宠、妈妈爱的孩子;一旦换上白战袍,他们学着前辈的模样,治病救人,用勇气和担当和死神赛跑。正是这群90后,彰显了不惧不退的青春本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手术室护士陈国立,是上海1649名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作为一名男护士,他在这场战“疫”中不辱使命,成为了一名援鄂队员背后的“守护神”。在抗疫一线,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这位95后党员已回到了手术室的护理岗位,做回他的“月亮天使”,他的内心也变得更加坚毅。“无论出征武汉还是回到上海,我都会加油!加油!再加油!”

彼时  援鄂队员背后的守护神 

他们管天管地管空气,时不时出现在你身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规范之处。因为他们的存在,逆行者们更有勇气安心推开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每一扇门。在每一名援鄂医疗队队员的背后,有着这样一群守护神——感控组队员。刚刚大学毕业一年的护士陈国立,正是在这个队伍之中。

2月19日下午,当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雷神山医院,陈国立作为感控组队员之一,开始了感染防控专业指导。当天晚上,一张简单清晰的示意图就传到了每位队员的手机里。“酒店也要‘三区’划分:走道属于污染区,进门换鞋、脱外套的地方是半污染区,队员居住的房间是清洁区。驻地要分专门的出口和入口,入口处要有手消毒液保障手卫生,有消毒地巾铺在地上给鞋底消毒……”陈国立告诉记者,在感控专家傅小芳老师的带领下,工作极其紧张却有序地进行着。很快,防护用品穿脱流程也制定完成;紧接着,对所有进舱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意味着真正的“大考”开始。感控组7个人进行了24小时排班,保证每位进舱和出舱人员由感控员全程指导检查。一天下来,陈国立一人至少要检查数十位医护人员。

4月6日,164名仁济勇士从武汉顺利凯旋。两周后,隔离期将满之际,队员们收到双阴性的“成绩单”。全体队员抑制不住地欣喜若狂。这一刻,陈国立感觉终于松了口气。

 此时  爱与责任未变 

解除医学观察后的第三天,陈国立就和大多援鄂队员一样,很快回到了之前的工作岗位上。 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的阶段,仁济医院的手术量正在逐渐恢复,而手术室的工作就像那停不下来的陀螺,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在与死神争分夺秒,抢救一线患者的生命。

在武汉,陈国立所在的感控组队员被亲切地称为医护人员的“守护神”。陈国立笑称,如今又恢复了“月亮天使”的身份。手术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这里的护士又被称为无影灯下的“月亮天使”,迎着晨曦出门,沐浴月光归家。

手术室,一样是没有硝烟的战场。1小时,2小时,3小时……没有固定的时间,手术没有结束,再大的事情也不能离开。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陈国立刚刚配合完成一台长达十多个小时的神经外科手术。在长达十多个小时里,除了吃饭的那几分钟,他几乎都是站在手术台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工作。走下手术台的那一刻,看到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完整,陈国立瞬间有种轻松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保证医生以最高效率、最安全地完成手术。做好每个细节,不让意外发生,让手术台上保持无菌状态。护理工作不仅仅需要专业,更需要温度。” 陈国立说,不仅要熟悉每一台手术的步骤,不断学习操作最先进的设备,还要记住每一位医生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因为一旦出现差错,可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对于陈国立而言,这段抗疫经历,让他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之重。回归后,他仍然坚守着心中的信念,“在武汉,我们守护的是新冠肺炎患者;而今后我们要继续守护每一位手术患者。”疫情终将过去,而那份爱与责任,却永不会改变。

 点赞  一句句“我先上” 让老党员动容 

在雷神山医院,陈国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入党,他觉得是一种激励,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战疫归来,对于这群年轻的90后党员,让所有的人不禁为他们点赞。“像陈国立这样的90后护士,在家都还是被宠着的孩子”,出发前,仁济医院手麻科护士长陈哲颖作为科室的“大家长”,心中有着太多的不舍和不放心。

但是,她不得不承认,等到他们抗疫归来,她第一次真正认识了这群90后,“他们非常坚强而又执着,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一定会勇往直前,虽然这个过程会困难重重。” 陈哲颖说,当初报名时,这些90后抢着“我先上”;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无论遇到重大手术或者需要加班加点,他们仍然会抢着“我先上”。正是这一句句“我先上”,让老党员们为之动容。

在陈哲颖护士长看来,如果说刚去驰援武汉时,这些90后青年护士是热血青年,凭着一腔热血报名前往武汉;回来后,这群孩子更成了爱国青年,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贵。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安全,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

  对话  

记者: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陈国立压力确实很大,因为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一定要注重每个细节,不能让任何意外发生。虽然做足了各种预案,但是各种紧急救治带来的突发事件频频,考验还是一个接着一个。有一次,因为要抢救病人,一位麻醉科医生没来得及等检查防护装备,就冲进了ICU病房。出来时声音有些颤抖,“我按习惯只戴了一层手套,怎么办?”万幸的是,手套没破。这次意外也提醒大家,院感防控容不得半点疏忽。

记者:你在武汉抗疫一线入党,身边的老党员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陈国立这次抗疫中,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抗疫一线最累最艰苦最危险的岗位,这些党员同志都冲在了最前面。国内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那么好,也让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

我之前已经是入党积极分子,在武汉我再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很荣幸,这一次我被批准了。能够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宣读我的入党誓词,是我这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事情。入党之后,我也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预备共产党员的身份,必须要发挥自己先锋模范的作用,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记者:回到仁济医院后,你如何将这份抗疫精神带回到日常工作中去?

陈国立:从武汉回来之后,首先是想把那份团队合作精神带回来,团队合作真的非常重要。在雷神山医院与新冠病毒抗争的这支队伍中,有来自超声科、麻醉科等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甚至包括武汉当地的工勤师傅、保洁阿姨,大家都是心往一处使,一切为了患者。其实,我们在手术室的工作中,也会接触到不同种类的手术,需要和各个科室各个楼层的医生一起合作,所以我们更加加强多学科合作,一心一意为了患者。

回来后,我一直提醒自己工作要细致、要严谨。在雷神山医院时,我们的敌人是新冠病毒;而在手术室工作中,我们的敌人就是这些细菌,只有保持一个无菌的环境,才能防止患者因为细菌的存在发生术后感染,从而更好保证患者的安全。

>>>独白

从穿上白大褂进入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明白,我是一名护士,我肩负着救死扶伤的职责;我更是一名党员,国家危难时刻,理应挺身而出。无论出征武汉还是回到上海,我都会加油!加油!再加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 马鈜/图、视频 周紫薇 马鈜/剪辑 贾英华/制图 杨羡之/策划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