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收信人!总书记的回信,让这群红色场馆志愿者颇有感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除署名外)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这也让来自上海大学的一些红色场馆志愿者尤为感同身受。
100年前,陈望道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从1923年至1927年,陈望道一直担任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后兼任代理校务主任,主持行政和教学工作,是在上海大学实际工作时间最长的重要领导人。
上海大学拥有一批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学府”精神,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上海大学校史馆、博物馆、钱伟长纪念馆等红色会址和纪念场馆开展志愿讲解服务。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传递信仰之光、信念之火、信心之歌,为上海这座党的初心和梦想之地增添了一抹绚丽的“上大红”。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他们当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
青年报资料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曾采访过的中共一大会址讲解志愿者,图书情报档案系2018级档案学专业研究生辜镔程表示,通读习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回信后,她深感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肩负的时代重任。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研一期间,她就参加了中共一大志愿讲解服务。“为了更好地讲解,我深入学习党史,更了解了中共一大历史,在志愿讲解过程中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党员,深知行胜于言的意义。”
青年报资料图。
同样被青年报·青春上海报道过的中共二大会址志愿者领队,上海大学机自学院2018级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生林政豪则表示,看了总书记的回信后,深有感触,也很自豪。“在讲解过程中,自己也有很多感悟。建党时期的共产党员是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年轻人,用他们的力量改变了中国现状,过去的年轻人所做的是我们现在所知的历史,今天我们在做的事就是明天的历史。90多年前的青年在思考、在行动,现在的青年人也同样需要思考一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他们担起了国家的脊梁,我们也应该担得起。”他说,未来一定要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回信中提到的重要精神,在学思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坚持初心与使命。
上海大学博物馆、钱伟长纪念馆研究生志愿讲解员,材料学院2016级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张志伟告诉记者,作为钱伟长纪念馆的讲解员,每每向校外嘉宾或校内同学讲起这段故事时,心中总是充斥着满满的激动与敬重。“钱老这一代科学家们历经近现代中国的磨难与坎坷,做出的很多选择都见证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在这次特殊的疫情期间,博物馆特别参与了‘云讲国宝’活动,希望能在线上向大家讲述故事,传递钱伟长校长的精神,我们年轻人也希望能将这份精神真正传递和弘扬下去。”
巴金故居志愿者团队志愿者,社区学院19级经管大类本科生文怡筱去年开始跟着团队进行志愿者活动。“我相信无论在哪一个位置上,我们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一名普通的巴金故居的志愿工作者,我也同样为社会的文化发展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在未来,我会不忘初心,坚持信念,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