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就新,诚心追梦
2020-07-12 生活

曹文埴临米芾《十纸》的修复前后对比照。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扬帮装裱,肇始于明代中晚期的扬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艺术收藏高峰时期之一,上海也在当时成为了全国的经济、文化和收藏消费的重镇。书画装裱业应运而生,涌现出一批装裱业的名家高手,以扬帮最为著名,代表有马老五、潘德华、周龙昌、严桂荣等。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装裱名师严桂荣先生成为了硕果仅存的一位扬帮装裱大家。

  诚心追寻装裱之门  

费永明学装裱,在外人看来是运气:一个外地来沪的青年,莫名就进了上海文史馆的大门,成为当时扬帮装裱硕果仅存的严桂荣大师的关门弟子。

这么好的运气,怎么就砸到了费永明头上呢?

费永明来上海之前,在甘肃兰州一个建筑工地做电工。空闲时与工友聊天,一位工友说,他和他的小叔曾经在昆山学过装裱,从小喜欢写写画画的费永明一下被勾起了兴趣。一天下班后,他跟着那位工友回家,工友现场托了一张画心给他看,虽然并不专业,费永明激动不已,觉得世界为他打开了一扇窗户。休息天,他跑到书店买来一本《中国书画装裱与修复》的小册子,随身携带,有空就看,有时还去买些材料自己动手试着做。

1991年,他来到上海还是做电工,但大上海的文化气息、随处可见的文化展馆和文人墨客频繁光顾的福州路,都让他十分喜爱。自然,他也成了福州路各类书店的常客。就这样,3年过去了。一天,逛完书店,他信步走到当时还在南京西路的上海美术馆,看到有“上海文史研究馆成立40周年画展”,他花5元钱买了张票进去看,出门时看到门口的案桌上有宣传册页,上面有装裱大师严桂荣先生在上海文史研究馆举办装裱学习班的消息。已经对装裱入迷的费永明喜出望外,立刻去文史馆打探。文史馆工作人员回复说,还没开班,等着。

一次、两次,一个月、两个月,费永明不倦地在上海文史研究馆奔波了近一年。文史馆联络处的任万祥处长被他感动了,告诉他:“班可能是开不出来了,但看你太喜欢这门手艺,要不,你到文史馆来做吧。”

对于费永明来说,这真的是天上掉下的“幸运大饼”。他大喜过望,立刻答应。第二天,带着工具、材料来到文史馆,自己动手,把装裱室整修一新,开始了他的装裱师之路。

从知道,到了解,到热爱,费永明一心追求装裱技艺,无论是在甘肃,在上海,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从来没有放下过要成为一名优秀装裱师的梦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费永明用他的坚持,用他的诚心,打开了自己事业的大门。

严桂荣生前所用装裱工具

  诚意拜在严师门下  

严桂荣是著名的扬帮装裱大师,他技艺精湛,一生修复名家书画无数,最著名的故事是“火烧《上虞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上海博物馆收购了一幅古帖卷子,经著名画家、鉴赏家谢稚柳先生鉴定,此字帖是晋代王羲之《上虞帖》唐代摹本墨迹,价值极高,但纸本字迹模糊难辨,又无印章。根据著录,此件上有唐代“内合同印”一方、曾经宋徽宗御览。严桂荣细心辨察,发现原件上有两处黑斑,凭借多年经验,断定必是印迹。随后,严桂荣先在画面上盖上一层厚纸,浇上特配的药水,然后倒上酒精,划了一根火柴,瞬间,画面上燃起一簇火焰,一旁的围观者大惊失色;火熄后,他清除画面上的灰烬,清晰显露出来的正是鉴赏家们熟知而又从未见过的“内合同印”。于是,这幅《上虞帖》的断代问题迎刃而解。

文史馆给了费永明跟严老学习的课堂。每周的馆员活动日,严桂荣总会到装裱室来找费永明聊聊天,看他裱画。有时候看到费永明裱画的手势不对就会指点指点。若是遇见他在装裱重要的作品,严桂荣还会告诉他要注意的事项。

在文史馆的3年,费永明在严老的指导下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他最难忘的恩师教诲是:“做个好的扬帮裱画师,一定要记住两个字——‘老实’。拆开来讲,‘老’字,是指我们养家糊口的装裱手艺,它历史悠久、门道精深;‘实’就是做事须踏实。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装裱一幅书画至少要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因为装裱是画之‘司命’,要是在我们手里出了纰漏,那就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把‘老’‘实’两个字合起来讲,就是指我们为人品格要诚实,不能做鸡鸣狗盗之事。扬帮师傅擅做‘仿古装池’,我们更应该洁身自好。”

离开文史馆,他在瑞金街道租房开了家装裱店,但他有空就会去看严老,每当遇到难题,更是会带着问题登门求教。一年后,严老终于答应收徒。他特意跑到老馆员周退密先生那儿讨教《门生帖》的写法。回家后,裁红纸,写帖。第二天,登门拜师,成为严老的正式弟子。

严老一生门下无数,有成就者也不在少数。费永明一日拜师,终身为徒,诚心诚意,一刻也不敢违背恩师的教诲。在费永明工作室,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排玻璃桌,陈列着严老生前所用过的工具。他将这套工具,看作是扬帮装裱修复技艺的传承,是幸运,更是压力。

清代金农《梅花》(修复前后)

  诚实探求大师之路  

古书画修复是一个神奇的行业,一把碎纸,破烂不堪的卷轴,经过他们的精心修复,犹如起死回生,立马回复到完美无缺的当年。在费永明的工作室,记者看到几件古画,完好地挂在墙上。费永明打开手机,给记者看修复前的照片,照片上,画纸碎裂,画作散乱,字迹模糊,不看修复好的画作,完全不能想象作品的精美。

古画修复是一个寂寞的职业。待修复作品大都字迹模糊,纸本碎裂,不少甚至霉迹斑斑。这些东西很多年代久远,十分脆弱,稍不留神,便会损毁,留下不可挽回的遗憾。费永明牢牢记着严老的教诲:“画收进来不要马上做,一定要想好了再动手。”一件作品,修复可能只要几个月甚至几天,但“想好”却往往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

费永明修复唐人书写的佛经,前后花了8个月,但他告诉记者,其实,真正动手只有2个月,整整半年时间,他都在思考,怎样的修复方案是最佳的。一人一桌,屋内只有青灯故纸,哪管窗外桃红柳绿。

二十多年的历练,他的技艺日渐炉火纯青,他开始将目光从修复技术转向材料,材料中最核心的便是纸。他说据史料记载扬帮的祖师叶御夫因为得到唐人“熟纸”法,以致技艺超绝。顺着这个思路,他遍翻古籍,寻找古人成品纸二次加工的方法,自己一遍遍实践,发现问题,再到古书中去寻找答案,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门制纸方法,特别是对他工作室所在地浦江镇的召楼谭笺,做了重点专门的研究。这可是明代大家董其昌最喜欢用的画纸。

现在,费永明的工作室经常高朋满座,来的,有教授,有学者,有同行,也有请他修复作品的大家。他总是不吝其详地将自己的思考、经验讲给所有的人听,他还走进大学校园,向大学生传授扬帮装裱修复的理念和技艺。他说:“古代书画的修复不能简单理解为对画心的修复,而是整个艺术品气质神韵都要符合艺术品创作当时年代的特质。扬帮就是最擅长揭裱修复古代书画的工匠群体。在这样的传统下,一代代扬帮人不断传承进步,今天更要面对一个文化技术全新发展的时代,还要面对未来作出不懈努力。”

费永明 扬帮古书画修复非遗传承人

技艺传承展示与交流

2018年8月 编著出版了《妙造自然——费永明扬帮古书画修复艺术》一书。

2018年12月21日 受上饶博物馆邀请,为江西省上饶地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物保护培训班讲课。

2019年8月16日 在古美艺术中心举办“妍妙辉光——纸质文物修复中的古笺再造展”。

2019年10月23日 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办“与古为新——费永明先生古代书画修复艺术展”。

2019年12月3日 在杨浦区图书馆参与由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主办的“寻根家源、古朴素雅——中华古籍之美主题展”中的书画修复部分成果和标本的展示。

扬帮装裱修复

装裱修复书画碑帖是一门特殊的技艺。扬帮装裱艺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名家辈出,贡献甚大,被称为“仿古装池”。其古代书画修复更是装裱技艺的一个高峰。通过揭、洗、补、全等工艺,整破如新、修旧如旧,使残破的古画旧作重新焕发青春。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