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公司入驻中国音乐剧产业基地,首推华语音乐剧大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演出市场停摆数月,剧场恢复开放后又严格限流,这都让上海的音乐剧市场承受着很大压力。目前制作音乐剧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民营院团,家小业小,唯一的办法就是抱团取暖。于是便有了11家上海音乐剧公司今天集体入驻中国音乐剧产业基地。而他们的第一个集体行动就是推出名家荟萃的2020首届华语音乐剧大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位于崇明的中国音乐剧产业基地是2019年底崇明区政府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共同设立的,是上海的又一家“国字头”基地。受疫情影响停摆数月,这次11家音乐剧公司是音乐剧产业基地迎来的第一批入驻机构,包括合翮文化、开心麻花、缪时客、徐俊戏剧、星在文化、一台好戏、致敬文化等知名的音乐剧制作公司。
缪时客的负责人张志林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过去这半年对于音乐剧公司来说确实是很艰难的时刻,只排练而不演出,对于公司来说就是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而如果撇开疫情的影响不说,其实民营院团单打独斗地排演音乐剧也面临着一个成本高昂的问题。音乐剧的舞美投入本来就比一般话剧要高,就连道具仓储,甚至戏服洗涤都有很高的成本投入,这些都成为民营院团不可承受之重。在这种情况下,民营院团非抱团才能赢得生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音乐剧基地将扮演民营音乐剧公司“避风港”和“孵化器”的角色。中国音乐剧基地主任张永华对记者说,基地将为入驻院团准备一些“礼物”。比如音乐剧舞美成本太高,那基地就准备与日韩顶级舞美公司合作成立一个专业的舞美工场,这样制作出来的道具各家民营院团能够共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因为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过去两个集装箱的道具装台就要一两天,现在7个集装箱的东西装台只要8小时。
又比如,每一台音乐剧就有一台的舞美,演过之后仓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么音乐剧产业基地也会提供仓储空间。除此之外,过去民营院团进行作品合成都要租用剧场,合成一次要一个星期,租金是不能承受之重。而音乐剧产业基地未来也在规划设立一个专业的合成舞台,供院团使用。可以说,每一个举措都是直击痛点,这也便于新的音乐剧作品的孵化。
而作为首批11家入驻音乐剧公司的第一个集体行动,主题为“明天会更好”的2020华语音乐剧大赏8月2日将在上音歌剧院举行。此次音乐剧大赏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指导,中国音乐剧产业基地主办。在严格执行30%上座率限制的前提下,采取在优酷等平台线上直播+线下汇演方式进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