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说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同乐坊展示百年上海弄堂工业发展史
2020-07-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同乐坊位于静安的西北区域,在上个世纪初,这里建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工厂和密度较高的人口居住点。昨天,“百年同乐坊、百年上海弄堂工业”展在这里开幕,参观这些承载了上海弄堂工业发展史的历史资料和老物件,犹如翻开了一部小型的上海工业发展史的画卷。

今后,江宁路街道将在开展的四史教育活动中增加同乐坊学习点,利用这一据点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开发的发展故事。

据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上海的运输主要依靠苏州河以及延伸的支流,在同乐坊附近有姚桥浜、叉袋角等支流,所建工厂和居住都依河流而筑,运输方便成本低,但都没有形成工业形态。而在同乐坊这个三角地带渐渐构建形成了以厂居相融的弄堂工业的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居有定所,作有其工”的同时,人们没有忽略教育和文化娱乐等精神需求,因此,学校、商场、戏院、影院、照相馆等应运而生,构筑了完整的生活、工作、娱乐的弄堂工业的生态,而且绵绵不断延续将近一个世纪,其中不乏有颇有名气的马宝山糖果饼干厂。

在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中,同乐坊还有一段红色的记忆。1948年,10月15日在芷江大戏院召开了上海市机器产业工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会员代表485人,代表了5000多名会员。中共地下组织事先作了布置,选举时让代表提出:“候选人必须是真正的机器业工人。”最终选举结果达到预期目的,在29名理监事中,中共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占了三分之二,在7名常务理事中,中共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占了5名。广大机器业的共产党员在机委的领导下,仍然控制着绝大部分的大厂工会和市机器产业工会的领导权,在工会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同乐坊的工厂纷纷改制、转行,静安区成立同乐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修旧如旧”对同乐坊遗存的工厂旧址进行改造,这里跨国公司总部代替了原来的小作坊,时尚酒吧代替了原来的大戏院,个人工作室代替了原来的学堂。

而今,同乐坊创意园保存和挖掘弄堂工业的遗存,使这块“上海弄堂工业”的活化石重现记忆,让人们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