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让村里人富起来,让年轻人多起来
2020-08-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视频

曾经古旧不堪的村庄,如今吸引了一批批青年进村上班,一家家企业、工作室入驻,魅力何在?作为上海市首批九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的乡村振兴,不仅是“塑形、留魂”的外观改造,更是业态升级后的年轻态呈现。“村容村貌漂亮起来”显而易见,“村民富起来、村里年轻人多起来”更是乡村之美的内核。 

/  农业支持  /

95后海归助力黄桃产销

走进吴房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手绘花墙,村口有文艺范的甜品铺,村内有落地玻璃窗民宿,不断有企业入驻一栋栋江南小院里,青年员工敲击着键盘,有序且静谧。到了周末,游客纷纷组团进村享受乡间野趣。

以“三分灰、七分白”海派江南、粉墙黛瓦为特色,吴房村先前历经一年乡村道路、污水纳管、天然气入户、架空线梳理等改造,重塑了村貌景致,在外观上是美丽乡村的代表,其内核则已经成为集办公、生活、旅居为一体的产业示范社区。

随着吴房村整体改造及运营方入驻,上海思尔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了机械化设备,村子附近那座蓝色厂房最近呈现了忙碌的景象。厂房里有名头发微卷、笑起来有酒窝的男孩,他叫杨一昕,是公司农业技术员。一早8:30到厂房,操作机器,进行分选,下午则督战装箱标准,他要对黄桃进行最后的品控,查看是否有裂核、虫眼。

这名95后技术员是海归,留学加拿大时他选择了农业科学专业。学成归来,杨一昕思考良久,还是想到乡村一线学习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农业管理,这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今年3月,杨一昕来到了吴房村,开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从前期在田地里进行病虫害防治,到老桃园翻新如何保持树木间距以方便采摘平台等大型机械进入,再到农产品销售,他边工作边学习。如今网上销售渠道也由杨一昕全权负责。不久前还当了一回主播,直播黄桃带货。

/  业态升级  /

95后“新村民”当“掌柜”

黄桃是吴房村的招牌产品,按照三产联动规划形成了“黄桃IP”,黄桃汽水、黄桃啤酒、黄桃糕点,这些都能在村口的桃你喜欢甜品铺里买到。近30平方米的铺子里,能喝到咖啡、果茶,也能尝到摆放在木质货架上的黄桃IP产品,225毫升的黄桃汽水,瓶身上的卡通标贴各不相同,黄桃甜甜圈、麦芬,小巧精致。

95后吴昊在甜品铺工作一年多。其实他是吴房村的老村民,从小在村里长大,小时候踩着村里的石子路、烂泥路去田间玩耍。四年前他踏上从军之路,参军期间参加过武装押解、抗洪救灾等多项任务。当2018年9月退伍后回到吴房村,村里白墙黛瓦的新景象让这位老村民差点不敢认,特别是他常走的石子路,如今都变成了青石板路。

人生的十字路口,吴昊曾考虑当警察,因为村书记秦瑛一句“留在村里发展吧”,因为对家乡的爱,他拓展了新技能,跟着老师学做咖啡、果茶、奶茶,成为了思尔腾乡村振兴队伍中的一员。

不断尝试是青年的特质。在运营方创业机制的支持下,上周起,吴昊成为了“东东奶茶”的“掌柜”。这是一个创业小项目,流动车是他的基地,他可以在村里、活动现场进行茶品销售,蜜桃系列、水果茶系列、养乐多系列,共九个系列几十款茶饮。连茶杯的LOGO也做了设计,是边牧的萌脸加柯基的背影,“因为家里养了两只狗,边牧叫可乐,还有只叫太阳的柯基,每当它们到村里来总能成为团宠”。

至于“东东奶茶”的名字,和一只名为东东的流浪狗有关。这只狗在吴昊回到村里2个月后出现了,小小的一只,每次见到吴昊都会跑到他脚边求宠爱、求投喂。吴昊也备了狗粮“款待”它,他们感情日渐深厚。不承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东东不幸去世,让吴昊伤心了好一阵,这次创业,他把项目名字定为东东,以此纪念小生命。

自主创业成为“东东奶茶”的“掌柜”,吴昊是村里第一人,这种以小食经济为主的创业,带动了乡村新业态发展,“其实想告诉其他村民也可以建民宿、承包烧烤摊,一起加入创业”。

/  团队建设  /

团支部服务年轻“村民”

截至今年5月,吴房村通过统筹运营、整体管理,已注册企业55家,引进新“村民”117人。作为运营方,上海思尔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可可表示,公司90后员工占比超60%,大部分来自农业专业,还有投资板块,希望通过这些青年回归农村盘活农业资源。

今年5月,吴房村的年轻人成立了团支部,95后董浩楠是团支部书记。去年1月,机缘巧合下他入职思尔腾,第一批来到当时初具雏形的吴房村。一年多来,他看着公司入职的青年越来越多,也看着吴房村入驻的企业带来一张张青春脸庞。他和同龄人在工作中碰撞思维火花。如吴房村100多亩桃林中,有10亩老桃树结果率低,到了年限后需要拔掉树木重新耕种,进行成本核算后,青年提出了新想法:将老桃树拔除后,可打造成户外拓展基地,包含真人CS、烧烤等,模式创新吸引了很多企业前来团建,周末人气颇高。

董浩楠渐渐感受到,乡村振兴,核心是人才,成立团支部,是想将业务和团工作相结合,开展企业培训的同时,也能通过相应的活动团结青年。如今他们每周开展青年大学习,学习与乡村振兴有关的内容,还在公司微信公众号上开辟“青年文学社”板块,每周征稿,在村里奋斗的青年有了分享所思所感的平台。

  对话  

用青春力量振兴乡村

青年报:你们眼中,青年可以如何参与乡村振兴?

杨一昕:之前学习农业理论,来到吴房村后,我从种植到销售学习了整套流程。农业建立在乡村基础上,乡村振兴必须由农业发展来带动农民致富。

农业迟早会从小耕小作模式变为现代化、机械化,这是个有前景、有意义的朝阳产业,所以我甘愿待在吴房村,这是我与乡村振兴的命中注定。

吴昊:虽然从小在村里长大,但如今身份变了,我觉得自己是“新村民”。我目前住南桥,每天到村里上班心情就如回家一样。尝试在村里创业,希望通过努力为自己也为乡村带来改变。

董浩楠:我每天生活、工作在村里,从体验到明道,可以思考乡村振兴对青年的意义,思考个人人生轨迹和未来乡村振兴轨迹是否能并行。乡村振兴其实是人才振兴,建立了团支部后,我更想把青年聚集起来,在村里发挥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