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男的古风梦,这个古琴社火了
2020-08-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古琴是小众文化,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一个名叫“自得”的古琴社火了。

古画动起来了,画卷中,琴师身着古装,轻抚古琴、琵琶,让人沉浸在千年之前,耳畔突然又响起rap,这种亦古亦今的融合创新,让自得琴社迅速“出圈”。

更有意思的是,打造这个古琴社的并非文青,居然是几个70、80、90后理工男。

  坚守初衷梦想 不接“堂会式”商演  

“我们现在线下只接高质量的演出,不接‘堂会式’的商演,希望古琴艺术能以最美好的效果呈现给大家。”在自得琴社位于浦东内环的工作坊里,艺术总监唐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不久前,自得琴社登上了王者荣耀世冠赛的开幕式舞台,一首《御百川》震撼全场。

“我们现在主要为一些品牌编曲做视频,还要看这个品牌是否与我们的风格统一,像一些汉唐背景的游戏跟我们的风格就比较接近。”除此之外,琴社主要致力于古琴培训、制作,目标就是让更多人爱上古琴,传承中国文化。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乐器。

2014年,80后唐彬在一次古琴活动中结识了70后IT男朱里钺,两人一见如故。唐彬虽说是学广告和摄影的,却也是个理科男,惺惺相惜的两人一拍即合,创办了自得琴社。

在古琴界,年轻的唐彬技艺是公认的拔尖。古琴演奏水平的高低,不是由考级来决定的,全看个人天赋,“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眼下,他编曲的能力愈发成熟。古琴是没有音律的,古代的琴谱之所以能流传下来靠的是“减字谱”。唐彬作曲用五线谱,再由琴师把五线谱“翻译”成古琴乐曲。

在古琴圈内,自得琴社早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而真正为大众所知,是2018年,他们录制了一首中国风版的《权利的游戏》,用到了古琴、笛箫、中阮、框鼓等乐器,在微博达到了上千万的播放量。

说起“一战成名”的古画风格视频,唐彬说那是“纯属偶然”。从2019年开始,加入表演的乐器越来越多,到了《空山鸟语》,由6个人演奏,当时很难找到和谐、统一还好看的服装,便想到了古装,于是找来6套宋代服装。拍摄时发现用白背景不好看,就改成了黄色的,制作的过程中发现更适合做成古画,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从2019年7月开始,播放量达到2亿,热搜也上了好多次,自得琴社更是收获了100多万全球粉丝。但琴社依然不改初心,只是比原来“更忙了”。

深沉内敛的创始人朱里钺更像是个“大管家”,其实,他还有一手“绝活儿”,那就是制作古琴。

“做一把古琴,得花一年时间,每道流程都要精益求精。”说起古琴制作,朱里钺话多起来,“开木头、上漆,都要给时间等候稳定。古琴是由杉木制作的,琴弦古人用的是蚕丝,但是蚕丝有容易断、跑弦、声音不稳定等缺点,所以我们进行了改良,用钢丝外面包尼龙制作。”

一把好的古琴,市场上的售价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琴社对于好琴的标准是:声音好、手感好、外观好、别太贵。

  理科男的感性 95后传承古琴文化  

自得琴社现在一共有12名成员,大部分都是90后,并且不少都是琴社培训的网课学员。琴社播撒的种子,开出了花。

95后实习琴师游家宁毕业于佳木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是个典型的理工男。除了古琴外,他还在跟琴社的陈曦老师学中国大鼓。    

游家宁19岁才开始学古琴,学了将近5年,已经达到了十级水平,他的偶像是“无法超越”的唐彬。第一次看到古琴,是大学社团纳新,当时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这“惊鸿一瞥”让他对古琴“一见钟情”,之后就开始在网上搜各种古琴的音频来听。

游家宁说,古琴让他觉得心里的某种空洞被填补上了,再后来找了老师启蒙,从此踏上了学习古琴的”不归路“。

“文理科生都可以学好古琴,主要还是看个人的乐感,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游家宁认为,文科生里也有相对理性的,理科生里也有相对感性的,只有把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人格。

与所有的乐器一样,弹古琴也需要一些体力,游家宁坦言,男生力气大些,臂展和手指也长,学起古琴来会比女生占优势。游家宁最喜欢的古琴曲是《樵歌》和《广陵散》,未来想像朱老师一样做出一把满意的古琴。“当下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愿穷尽一生的精力去探索古琴,将这个古老乐器的美展现给大家。”

另一位95后实习琴师刘孟宸是一位多伦多大学数学专业毕业的理工科女生。她学琴的时间更短,大四才开始,虽说才学了两年多,但颇具天赋的她进步神速。

第一次接触古琴,是看到自得琴社拍摄的微电影《古琴诊所》里有一段弹《酒狂》的片段。“这是中阮演奏家刘星对古曲《酒狂》的爵士风格改编,特别酷,再加上古琴本身就很古老,古老和酷一结合就觉得更酷了。”开始学也就是想试一试,没想到在学琴的过程中,刘孟宸渐渐爱上了古琴。“最初主要是喜欢古琴的音色,比较低沉,有点像我喜欢的大提琴音色,后来发现弹曲子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沉浸在它的声音编织的氛围里,琴声会流露出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情绪又会被琴声带动,这是一个循环。”在刘孟宸眼中,古琴就像是一个可以跟自己互相谈心的好朋友。

不过,刘孟宸也承认,女生学古琴跟男生比起来劣势显而易见:力气不够大。为此,她还练了很久的基本功,以达到左右手需要具备的力度。未来,刘孟宸打算继续认认真真锻炼琴艺,多教一些好学生,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探索自己以及古琴的“新的可能性”。

曾有一位网友留言“老师,您回来了”感动到自得琴社。这些志同道合的70、80、90后,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让中国古琴之音永不中断。

 == 对话唐彬== 

记者: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广古琴?

唐彬:最好的方法是让大家先熟悉这个声音。因此,我们会改编一些诸如《大话西游》《哆啦A梦》这种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这样古琴就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埋进大家心里。

记者: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古琴演奏?

唐彬:我们培训的学员从十几岁到六十多岁都有。古琴什么时候开始学都不晚,但是年龄不能太小,十二三岁开始学比较好,因为需要手够大。

记者:未来有什么打算?

唐彬:2017年的时候,我出过一个古琴独奏专辑。接下来,我想把过去的成果总结一下,出一个合奏的专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