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转运驾驶员:防护服捂热赤诚之心
2020-08-10 青年

【编者按

酷暑高温下,依然有很多劳动者奋战在各自岗位上,他们是隔离点身穿防护服的年轻人,是建设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是铁路站厅的空调维护员……高温于他们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但高温之下的坚守,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和承诺!接下来的几天,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将走近这群高温下的劳动者,体验他们的辛劳,感受他们的坚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常鑫/图、视频

眼下,申城虽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但为防止输入性病例,仍须将机场入境人员送往隔离点集中隔离。

进入高温天后,由浦东公交公司派出的转运驾驶员还要天天“全副武装”,挥汗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今天,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程前往转运员驻扎地,感受他们的闷热与甘苦。

  “寸步难行”的防护装备一穿就是五六小时  

郑瑄给转运车司机安排工作

34℃的天,温度不算太高,却有种难以形容的闷热。

浦东某机场转运员驻扎地,汇聚着由浦东新区杨高、上南、金高、南汇四大公交公司组成的浦东公交机场应急保障队。这里有6辆公交车,18个驾驶员,4个调度,2个现场管理人员,24小时待命。

80后郑瑄,是应急保障队的“后勤总管”。一大早,他就接到了来自机场“前方”的航班信息。打开笔记本电脑,进入数据统计,记录发车信息,哪个驾驶员出的车,载了多少乘客,送到哪个隔离点……时间、地点、人物,都要跟机场数据相吻合。

郑瑄是杨高公交党群工作部一名普通职工,今年3月初,他吻别了家中2岁的宝宝,当上了应急保障队的“超级奶爸”。队里每个驾驶员的“吃喝拉撒”,都归他管。

出发前,司机检查车辆

驾驶员是轮班的,一个班次往往要集中待一个月。国际航班是24小时待命的,驾驶员们的心都“吊”着,晚上觉都睡不踏实。郑瑄就当起了“宿管阿姨”,一个个房间走访,关心每个人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和大家一起拉家常,分享生活经验,帮忙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郑“奶爸”的名号就此传开。

驻扎地住宿条件不错,驾驶员每人一个房间。但是,根据规定,虽然能开空调,却还必须开着窗,窗外的热气与室内的冷气交织,地面上湿漉漉地留下了水印。

忙了一会儿,郑瑄便已汗流浃背。今天上午有3个航班,3辆公交车已经派出去。“刚刚,上海报告了昨天18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郑瑄语气略显沉重,他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前方战况”。

郑瑄查看车次调度信息

只要一接到指令,驾驶员就必须立刻穿上防护服,戴好防护面罩、护目镜、N95口罩、手套,整装待发。发车前,还要先检查一下车辆的基本设施,确保行车安全。

记者也穿上了他们的这套“标配”。防护服是塑料布制成的连体衣,像穿着雨衣一样,而且帽子还要戴紧,不能露出头发,十分闷热。防护手套没一会儿就被手汗浸透了,高温之下N95口罩让人有强烈的窒息感,防护面罩压在额头上留下了深深的印子……就是这样“寸步难行”的防护装备,驾驶员师傅们一穿就是五六个小时,而且还不能中途脱下来,每次出车回来,手都被汗水泡白了。

  90后退伍兵主动请缨“若有战,我必回”  

出发前,金辰对车内设施进行最后检查

90后驾驶员金辰进杨高公交已经4年了,但是党龄却已经有9年,是名“年轻的老党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金辰起先只是通过新闻了解疫情,对于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尤为敬佩,无奈自己并非医务工作者,只能默默地通过捐款来支持防疫工作。他压根儿没想到,3月起,自己也奋战在了防疫第一线!

“当时考虑到公交车可以开窗,装载量大,所以要求公交派人派车转运入境人员。”杨高公交3月5日接到通知,马上抽调车辆并征集有意愿前往执行这一特殊任务的驾驶员。“那天我正好在上班,听到需要驾驶员支援机场防疫工作,便主动找我们公司领导报名。”金辰是退伍军人,又是“老党员”,他觉得自己更应该在这个时候做出表率作用,同时也兑现了退伍时,“若有战,我必回”的诺言,这次是真正为国家,为上海做贡献的时刻。

完成转运回来的车辆会进行整车消毒

对于主动请缨,金辰还有个朴素的理由:“我还没成家,家里没有那么多顾虑。”

一上岗,金辰便领教了“标配”的威力。“早在四月,我们就已经在防护服里穿短袖,七八月的高温更难熬,有的同事已经在防护服里穿短裤、背心上阵了,只要一走出驻扎点,身上马上就会被闷热的防护服捂出汗,全身浸湿。”

虽然现在行驶过程中能开空调,但是依旧需要打开窗户行驶,大量的热气进入车厢,造成车厢温度依旧维持在30℃左右。有时候汗水可能会流进眼睛里,但是根据防疫工作要求,不能摘下护目镜用手擦拭,只能甩甩头,把护目镜里的汗水甩到边上,不干扰安全行车。

上厕所会耗费隔离服,所以三四月的时候,驾驶员们只能忍着不喝水。“进入高温天,为了保证充足的体力和行车安全,我们出车前会喝一些淡盐水,同时会在太阳穴涂些清凉油提神,防止中暑。”金辰介绍说,“在常规的车辆例行保养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车辆散热系统的维护,也针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强化消毒,做到出车前消毒一次,出车后再消毒一次,防止交叉感染。”

出发前,司机检查车辆状况

身为一名90后年轻驾驶员,金辰要向前辈们致敬。“我们有一个老驾驶员赵培明师傅曾经参与过非典的防控工作,他也是我们所有驾驶员里年龄最大的老大哥,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但是在他当班的最后两年里,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年轻人做了榜样。”

金辰回忆道,7月28日那天,天气多变,一会儿暴雨,一会儿又十分闷热,出完一次任务的赵师傅回来头发都滴着汗水,脸色微微发白已经有些体力透支了,这时有辆车发生故障,赵师傅知道后喝了口水立刻拖着疲惫的身躯,前去帮忙维修故障车辆,不顾车底的油污,短短10分钟排除故障,保证了后续出车任务。

“如果疫情防控需要,我将继续冲锋在前,不破楼兰终不回。”这是金辰立下的誓言。

>> 记者手记 <<

“老司机”的榜样力量

疫情发生后,我曾多次前往医院等高危地点采访,但是穿上防护服还是第一次。

没想到一穿还出了状况:拉链被面料卡住了。想起前阵子去采访防护服生产车间,青年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剪掉一个个线头,就是为了防止卡拉链。那时防护服很宝贵,不能因此小细节而随便报废一件。

经历过无数次穿脱防护服的“老司机”们,拉拉链时,都会先用手捋一下面料,防止夹进拉链。很多时候,细节和经验决定成败。

眼下,公交年轻人越来越多,当转运驾驶员的也不少,三四月疫情紧张时,年轻驾驶员在驻扎点一待就是两三个月。七八月高温天,因为工作更为艰苦,所以派出的都是党员,应了当初张文宏医生“党员上”的号召。

90后驾驶员金辰的舅舅是一名公交机修工,从小耳濡目染,埋下“公交情结”。换工作时,听说公交现在需要年轻驾驶员加入,便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一名公交“新司机”。

“老司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金辰就是被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前辈赵师傅深深感染了:他们没有因为“我马上就要退休了”,而躲到年轻人身后,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从不退缩,样样事情都会冲在前面,因为“我有经验”,因为“我要给年轻人做榜样”。

好的“老司机”能“传帮带”出好的“新司机”,“新司机”经过历练终会成为“老司机”,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

此番抗击疫情仿佛是个战场,更像是一块试金石,不管是“老司机”还是“新司机”,都能检验出人性的光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