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上崛起的青年科普达人,需要专业科学团队的支持
2020-08-1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在老一辈科普作者逐渐老去之后,从网络起家一批青年科普达人冒出来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善于深入浅出,让读者在欢笑中了解科学的真谛。不过,由于缺乏专业科学背景,他们的创作急需专业科学团队的支持。

缺作者也缺编辑

《500次下潜》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今年上海书展期间推出的一本重点科普图书,也是借着“蛟龙号”无人深潜器和“海斗一号”无人深潜器等国之重器近年屡探深海的东风,来给读者进行一次关于探索深海的科学普及。不过让人颇感遗憾的是,这部优质的科普作品出自于俄罗斯科学潜水器的设计者萨加列维奇之手。尽管中国的科研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准,但是却没有太多人的作者能够将这些成果,通过作品向普通人进行普及。

上海科技社资深编辑陈晏平是《500次下潜》的责任编辑,她对这种情况也颇为无奈。据她所了解的情况,现在科研人员群体中能写科普作品的非常之少,“以往科学家们都有一个态度,就是要说清楚一个问题不写个两三页纸就觉得对不起读者,其实即便写了那么多读者也未必看得懂,他们需要深入浅出的文字,而这个恰恰是中国科学家们所欠缺的。”

这也就是不久前去世的叶永烈所担心的。叶永烈在北大读的是化学专业,后来成为了作家,就自然而然地写起了科普。现在科学界这种跨界的人才很少。陈晏平还告诉记者,现在不仅仅是科普作者少,科普图书的编辑也很少。她本人是工程学出身,编专业的学术图书举重若轻,近年她也尝试着编一些科普图书,就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破圈”。至于现在的科技类出版社真正的专业科普编辑,更是稀缺。

好基础更需好口才

陈晏平一方面是觉得科学界的科普作者很少,但另一方面她又发现有一些年纪很轻的作者在创作科普书,而且还很畅销,是读者眼中的“科普达人”。比如在今年书展中赚足眼球的80后作家严伯钧就是其中之一。

严伯钧是有一些科学基础的。他本硕读的是香港科技大学,后来又到美国布朗大学继续攻读物理学,这就使得他这次带到书展的科普读物《六极物理》很有说服力。但是严伯钧最厉害的还是表达能力,在现场,记者和读者听他说了一个小时物理,竟然毫不感到晦涩和枯燥,口才并不在易中天之下。也难怪在现在的科普圈有一句话叫作“先学会表达,再去写科普。”科普作者所谓的表达能力,其实也就是深入浅出的能力,能把一个深奥的道理用浅显好玩的方式说清楚,这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了。

现在确实有一批青年科普作者从网上冒出来了。80后艺术科普达人意公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和严伯钧有点像,他们都是从网上火起来的(意公子做过一个名为“艺术很难吗”的音视频节目,全网播放量超过32亿),口才好文笔好,意公子过去是当电视台主持人的,她完全发挥自己伶牙俐齿的特质。所不同的是,严伯钧是真的学过物理,可意公子并没有学过艺术。

这次意公子带来的是她艺术普及的力作《大话西方艺术史》,说到涉足艺术科普的初衷,意公子说得很坦率,“其实就是因为我看不懂艺术,在博物馆里完全蒙圈,而且很多说明文字我也看不懂。既然看不懂,我就自己来,查阅大量资料,再用我认为大家能够听懂的方式说出来。”像严伯钧和意公子这样的青年作者事实上已经成了当前科普创作的主流。

专业团队的支撑必不可少

90后作者金子息这次带来了她具有科学幻想色彩的悬疑小说《超级生物》,说的是一个生物博士借助研究超级生物探寻亡夫死亡真相的故事。这部作品也是惊人院“超级系列”IP的一个重要组成。其实相比严伯钧和意公子,金子息作品的幻想成分更多一点。她说,自己是靠脑洞吃饭的,脑子里总有各种奇思妙想,就写出来,而这样的作品很受00后青少年的喜欢,成为他们感受奇幻,走近科学的一个切入口。

不过因为这些青年的科普达人都是网红出身,缺少相关的科学背景,这使得他们在创作之中难免会少了一点底气。“我这样写出来会不会被专业人士找到破绽?”“这样表述是否严谨?”“会不会因为犯错而误人子弟?”这是很多科普达人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反复问自己的。

金子息现在有一个“惊人院”团队,但现在这个团队主要还是帮助她进行IP的运作。很多科普作家其实还是一个人在写作,他们十分渴望能有专业的科学团队来给自己提供支持。这也就是陈晏平所期待的,希望能够尽快充实专业科普编辑的团队,让编辑来充当把关人和支持者的角色。唯有如此,科普达人的创作之路才会走得越来越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