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眼睛光明未来|暑假一周7天每天6个小时竞赛班,高中的他不近视的秘诀有哪些?
2020-09-02 青年

 【编者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也是拥抱世界、憧憬未来的门户,作为相伴一生的朋友,保护眼睛让自己终生受益。

不过近年来,孩子们或因为学业压力,或因为其他的因素,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一点党和国家已经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便曾作出重要指示,这个现象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并指示有关方面,要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并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好落实。    

优秀的学习和视力健康难道真的难以相容?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呵护眼睛光明未来”系列报道,我们找到了本市多位各年级的学生代表,他们不仅品学兼优,而且视力都保护的很好。科学的方法,适当的调剂,积极的体育锻炼……听听专家们怎么说,看看品学兼优的他们怎么做,也许,家长和孩子们能找到一些借鉴。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呵护好自己的眼睛,一起拥有光明的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顾金华 张逸麟

17岁的王蔚是南洋模范中学高二学生,今年这个哪儿都去不了的暑假,王蔚大部分时间是在忙碌地备战即将于本月13日举行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之前,他已经获得过东南地区奥数竞赛二等奖和北方地区奥数竞赛一等奖。这次的全国竞赛,他也踌躇满志,希望能拿下个好名次。

 没近视?不爱看电视更爱看世界 

初中在西南模范中学,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了南模。王蔚算是个小“学霸”,参加竞赛也是文理“通吃”。初中时南模和西南模举办的文理科竞赛,他文科拿到了团体银奖,理科拿到了个人亚军、团体金奖。

“学习总是有一点累的,跟爬山一样,想要看到更远的风光,都必须要往高处攀登,当然会辛苦,但看到美丽风景的时候会觉得很值得。”

一周7天,每天6个小时的数学竞赛班课程,每周还有两个晚上的英语课,王蔚把自己的暑假生活安排得很紧凑。“其他时间就写写作业,自己学点自己要的。”而在这些繁忙学业的间隙,他穿针引线地给自己加了点“佐料”,比如去上海书展逛逛,去打几场篮球。

高中学业压力相对初中肯定更大了,也没有太多自由的时间,但是依然可以用一些“碎片时间”来进行调节。“我不爱看电视,课余时间比较喜欢亲近自然。”这也许是王蔚至今依然保持着标准视力的原因。他自己也承认,初中时曾经一度有过近视的“苗头”,但靠着一个暑假的调整,视力又回来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变过。

打几场篮球、去滨江走一走,或是去书展逛一圈,都是他给自己安排的“调整”。即使是在最紧张的学习状态下,他也会找出时间出去走一走,给自己一些户外活动的时间。“我很少看电视剧之类的,最多看看纪实频道,课业之余我更喜欢出去活动,看看这个世界。”他说。

 爱旅行,眼睛可以望向更远的地方 

他爱逛书展。今年书展,他也没缺席,收获是一本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虽然是个认为“数学很美”的理科男,但王蔚也很喜欢文学,偏好古诗词,喜欢杜甫和小李杜。“诗兴大发”时,他还会自己赋诗一首。读诗写诗在他看来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调剂。“两边都有乐趣,两边又都不会精力耗光。”

打篮球是另一种体力上的调剂。打过中锋,如今是前锋,王蔚基本能保持最少一周一次的频率。跟高中同学、初中同学约了打,也可以是在篮球场上与刚认识的朋友一起来一场。“打篮球时什么都不用想,运动也能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学习起来更有效率。”解题能带来成就感,而这种大汗淋漓的爽快能给他带来另一种成就感。

王蔚还是个旅行小达人,以往假期他都会和家人一起出去游山玩水。菲律宾、帕劳、日本、韩国,东南亚基本跑遍遍,澳大利亚、新西兰也去过,国内去过四川、山东济南、吉林长白山。他的朋友圈里最多的也都是出去旅行的照片。

“我喜欢大自然,喜欢行走。”他看到各种昆虫会莫名兴奋,小时候收集过蜗牛、蜘蛛当宠物,现在还养了一只蜥蜴。“因为我有鼻炎,没法养猫猫狗狗。而且冷血动物挺有意思的,它看不懂我想的,但我很容易看透它们的想法。”

在帕劳,第一次潜入大海深处,看到了各种美丽的珊瑚,稀奇古怪的鱼,就让他爱上了浮潜。今年寒假去菲律宾浮潜时,他在海里见到了沙丁鱼,还有鲸鲨,“原以为是庞然大物,实际近看并没那么吓人。亲眼见到,感受和书本上、电视上学到的都不一样。”王蔚说,这也让他更愿意走到教室外去探知大自然未知的神秘。

“知识是无穷尽的,不仅仅只存在于书本上、电视里,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向更遥远的地方。”他说。

 好土壤,鼓励学生五育并举 

“槛外胭脂涤尘埃,桃花一落满湖漪。山间媛女凭琼浣,岭外征鸿掠镜飞。宜行令,且传杯,不及春老莫言归。算来芳草元如旧,相逢何必尽沾衣。”这是今年5月份,王蔚为班级诗社写的一首词,希望大家在春光明媚、夏花灿烂时放下冬日的沉痛,也在班级的公众号上刊登了。

“我们的校园文化中,有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样一个兼容并包的方针,也给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土壤。”南模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艳丽表示。

南模明年就要迎来建校120周年,除了有目共睹的教学质量,也具有悠久的科艺体特色。为了保证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在常规的教育教学中,学校除了承诺不占用任何一节体育课、体锻课,还开展了体育专项课。学生可以根据特长爱好,在网上申报不同的体育专项课。

课堂以外,在南模,所有的男生女生都会打篮球,南模杯篮球赛会遍及到全校所有的班级。与此同时,篮球运动也带动了其他的运动项目“热火”起来,为全校营造了强健体魄的氛围。刘艳丽表示,依托顶层设计和特色项目,学校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跑道。如学生自发组建的排球社、足球社、篮球社等学生社团、社团文化节等。

更重要的是,学校将之纳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体制中去。如设立以南模历史上名校长和名校友的名字命名的“王选奖”“叔逵奖”和“同一奖”,分别表彰科艺体特长学生,让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鼓励更全面的发展。

 >>>专家说 

电子产品最具杀伤力?不,而是不良的使用方式

“不爱看电视更爱看世界,像王蔚这样的学霸高中生,能做到不近视,和他不喜欢用电子产品有着很大的关系。”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眼科副主任医师许琰说,进入高中阶段后,孩子们的学习压力瞬间大增,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就会大幅增加;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培养起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多对眼睛造成的伤害。   

长时间使用手机、iPad作业……随着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少年儿童视力下降正成为一个普遍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许琰坦言,现在的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很强。除了很多作业需用使用电子产品外;在门诊中,她还会碰到前来就诊的小患者还在玩手机游戏,或者和微信好友联系。  

“其实,真正具有杀伤力的,并不是这些电子产品,而是使用电子产品的不良方式。”许琰建议,其实合理控制好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以及方式,都可以将这种“杀伤力”降低。她建议,非学习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不累计超过1小时。网络学习课每30-40分钟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或者闭眼休息10分钟。   

除了电子产品,作业量大、用眼多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既然无法减少用眼总量,那么孩子就要适当地将用眼时间错开。”许琰告诉记者,到了中学阶段,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个时候除了预防近视的发生外,还要通过良好的用眼习惯,防止近视度数加深过快。  

除了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外,王蔚喜欢包括篮球在内的很多运动,这对保护视力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除此之外,防治视力问题最关键和最重要之处在于定期检查,如发现症状,可通过医学手段进行及早干预。

 >>>tips 

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的选择

尽可能选择大屏幕电子产品,优先次序为投影仪、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应选择屏幕分辨率高、清晰度适合的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时,调节亮度至眼睛感觉舒适,不要过亮或过暗。

电子产品的摆放

电子产品摆放位置应避开窗户和灯光的直射,屏幕侧对窗户,防止屏幕反光刺激眼睛;使用投影仪时,观看距离应在3米以上;使用电视时,观看距离应在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以上;使用电脑时,观看距离应在50厘米(约一臂长)以上;电子产品(如电脑)摆放时,应保证其屏幕上端与眼水平视线平齐。

电子产品正确使用姿势

观看屏幕听课时,可保持肩部放松,上背部扩展,上臂与前臂成90度角,腕放松,规则地呼吸;观看视屏写作业时,读写姿势要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眼睛距离书本约一尺(约30厘米);身体距离书桌约一拳;握笔手指距离笔尖约一寸。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视屏学习。

使用电子产品后

线上学习之余伸展腰臂,可在室内走动、做体操、下蹲运动、仰卧起坐等;清洁双手后做眼保健操;立于窗前、阳台或门前,向远处(6米以上)眺望;可通过阳台、窗边或自家庭院“目”浴阳光,接触自然光线。

== 记者手记 ==

边框不是眼眶的极限

地球正在变小,小到有些时候一部手机,一块屏幕就能装下千万资讯,网罗大千世界。

但古人还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代的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也说过:“亲近阳光,亲历风雨,通过户外活动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成长,是我们能给予他们的最好教育。”

书本做不到包罗万象,古往今来多少诗词名家,都是游历千山万水,获得人生感悟,并留下千古名句;古往今来多少贤臣名相,都曾在飞黄腾达之前尝尽民间疾苦,体察世态炎凉。时至今日,电脑、IPAD、手机可以把虚拟的世界做到无可挑剔,却依旧替代不了世间的真实。

寒窗苦读的人们,无论年代,大部分不是一辈子与书本打交道,而是与这个世界拥抱。学子们需要丰富的知识,需要强健的体魄,更需要真实与见识。

走出教室,走向户外,我们不仅是保护自己的视力,也是开拓自己的眼界。书本的页面,屏幕的边框,不是我们眼眶的极限,眼睛作为人体中收集外界讯息、与外界交流最重要的器官,本就该看到更多、更美、更有趣、更真实的世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顾金华 张逸麟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