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礼物丨一支小小钢笔,书写“英雄”情怀
2020-10-02 上海

 【编者按】 

在这座城市,所有或细微,或宏大的变化,都是江海岁月留下的痕迹。当你离开它时,会带走一份怎样的礼物呢?英雄钢笔、张小泉汤婆子和蟹八件、龙凤盘扣胸针……上海礼物不仅是正式场合应酬往来的礼品,也可以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常小物。大大小小的伴手礼,承载着上海的“精气神”,也是上海借游客之手发出的“邀请函”。十一假期,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上海礼物系列,品味礼物背后的上海腔调,解读上海老字号们的历史沉浮,把一座城市的故事娓娓道来,温暖人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记者 常鑫/图、视频 见习记者 周紫薇/剪辑

拥有89年历史的上海老字号英雄,推出了“礼遇上海”系列礼盒。它不仅是老字号一枚新名片,也是海派特色的浓缩展示。透过一支小小的钢笔,能看到中国制造正在影响着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也改变着年轻人对潮流文化的理解。这份上海礼物,书写的正是民族情怀。

90后的认可  /

小时候谁家没有一支英雄钢笔呢?

从店员手中接过钢笔套装之后,董依依第一时间打开了礼盒,将盒子的玉兰花作为背景,再把钢笔斜着摆在手账本上,取景,对焦,拍摄。几分钟后,她把那张加了一层小清新滤镜的照片发到了钢笔爱好者群里,“英雄,安排上了。”

去年4月,与《流浪地球》联名后,英雄联合锐澳推出墨水鸡尾酒,上线1.89秒即被抢空。“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肚子里没有墨水了。”一句玩笑也让大家重新认识了这家上海老字号品牌——英雄钢笔。

随着无纸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钢笔的需求在逐年下降。对现如今的消费者来说,一份体面礼物蕴藏的怀旧情绪和收藏价值,都让钢笔超越了简单的“书写”意义范畴。如今,钢笔的书写功能逐渐转变为社交功能。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偏爱钢笔带来的特殊书写体验。在董依依看来,钢笔书写带来的笔韵以及墨水浓稀的美感,是水笔无论如何也是取代不了的。

“以前,钢笔圈基本都是国外的牌子,我也喜欢去咸鱼上找各种日系、德系钢笔的代购。”但是近几年,她也看到国牌钢笔的设计和品控越来越好,“国货”的名气越叫越响亮。“毕竟大家是有情怀的,小时候谁家里没有一支英雄钢笔呢?”

英雄自有出处  /

打破“中国人生产不了钢笔”

1931年秋天,学徒出身的浙江奉化人周荆庭,为了打破“中国人生产不了钢笔”的说法,以1.5万银元在上海创办华孚金笔厂,这就是上海英雄金笔厂有限公司的前身。1939年,为了抵制美货派克笔在中国市场的倾销、提倡“国人爱国货”,大同金笔厂正式注册“英雄”金笔商标。自此,一个民族品牌的传奇,拉开帷幕。

“英雄”对于当时正处在战争和苦难中的人民来说,是一种寄托,它饱含着中国工商业先驱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用中国笔,写中国字,也是“英雄”的初心。

2018年,英雄笔成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元首签字笔、部长级礼品笔及论坛礼品笔。

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罗大众。一支英雄牌钢笔,书写了新中国万家生活,一度成为中国笔的形象代表。

沉浮与改变  /

顺着“国潮”二次重生

近年来,手机电脑的兴起,让键盘代替了书写。同时中性笔挤占了钢笔的市场份额,从而让钢笔在中国“沦落”为小众商品。市场上,英雄的主要竞争者是派克和凌美。国际品牌的涌入,也一度让国产品牌黯然失色。

但是,在钢笔市场衰败的同时,国内整个文具及办公用品市场发展却持续向好。“文创”二字的兴起,也让国产品牌有了“第二次生命”。在英雄看来,“国潮”崛起意味着从“旧”到“新”,也意味着国产品牌需要以全新的方式回归。

新在什么地方?新在理念和设计。“礼遇上海”系列是英雄一次全新的尝试,英雄集团总经理潘宏说,改革开放初期的伴手礼,仅有“上海”两个字的旅行包就可风靡全国,而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和审美的丰富多元化,对“上海礼物”的产品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在伴手礼的产品开发上,更重视产品及包装的研发以及与海派文化的结合。”“礼遇上海”系列包装运用镂空工艺,图案采用上海的市花白玉兰,充满海派特色。

“面子”足了,“里子”也要带着老字号的底气。

一支钢笔,无论从研发,到生产,到量产都需要非常大的成本。而一支好钢笔那软绵又略带阻尼的顺滑书写感,则需要经过无数道工序。在英雄金笔厂的车间里,经年累月使用的制造设备都是由前辈们亲手研发制作的,有一些甚至已投入生产30余年。

为确保产品品质均衡、降低制造成本,“英雄”匠人们不断改进操作工序,精益求精,确保钢笔核心部件——笔尖的制作误差率降到最低。

方寸之间,尽显功力。

满满的细节  /

刻着城市烙印的伴手礼

2015年,英雄参与协办了由上海市轻工业协会、上海轻工业工会联合主办,以“梦上海,我的上海印象”为主题,上海特色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其中上海大学叶映杏设计的《申城投影——英雄金笔创意设计》作品以上海地标为造型结合到钢笔部件上,创意独特荣获一等奖,这是英雄与上海伴手礼的起源。

在“礼遇上海”之藏书票的礼盒设计中,英雄邀请了海派版画家邹向群独家设计海派藏书票“上海腔调”,藏书票上呈现出石库门的一扇窗的场景。“我们想让来上海游玩的旅行者携带最具有上海特色的伴手礼回家。”潘宏说道。此次伴手礼的目标消费人群首先是旅行者。其次是手账爱好者们。两套伴手礼中分别有彩色墨水和上海外滩旅行本等手账元素,产品时尚新颖,价格也很亲民,非常适合朋友之间的相互赠送。

目前伴手礼礼盒反响不错。“上海伴手礼评测的成功入围大大鼓舞了我们,我们也更有信心将“礼遇上海”系列延续下去。”

英雄,这张上海制造的名片,将随着“国潮”涌动,将上海的文化气韵、老字号的坚守创新传递到更远的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记者 常鑫/图、视频 见习记者 周紫薇/剪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