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倒计时30天,申城各项交通保障工作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2020-10-0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71路区间线延伸运营,设置3条轨交接驳线,2500辆出租车保障高峰用车,设置20处临时停车场……距离第三届进博览会开幕还有30天,市交通委10月5日表示,各项交通保障工作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71路区间线延伸运营

道路设施方面,第三届进博会配套路桥项目北翟路(外环线-中环线)新建工程地面道路已于9月30日凌晨全面建成并通车。配套设施整治提升项目共计29项,其中南北高架(鲁班立交-S20)精品示范路创建整治工程、内环高架(浦西段)涂装整治工程和16项进博会重点保障路段日常养护专项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其余项目正稳步实施推进,计划10月底前完成。

轨道交通方面,2、10、17号线相关站点完成专项客运组织方案, 持续加强17号线离场阶段自内而外引导,缓解2号线离场压力。此外,本届进博会已做好2号线“3+1”,即3列载客至徐泾东站,1列虹桥火车站清客,将部分客流分流至17号线诸光路站和“2+1”等相关调控预案,视客流情况实施。

地面公交方面,根据进博会期间客流出行需求,进一步细化了公交保障措施。90条公交线路常规保障;进博会期间,71路区间线延伸运营;设置3条轨道交通接驳线,分别开往13号线金运路站、9号线中春路站、12号线七莘路站;设置9条国家会展中心周边停车场接驳线。此外,还配置了100辆公交应急支援车辆,针对大客流疏散、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疫情防控客流疏运等应急情况,按专项应急预案流程,启动应急响应。

出租汽车方面,整合全市出租运力,保障离场高峰快速疏散。进博会期间,设置东、西、北3个出租车到场下客点,设置P6离场出租车上客点和P21二级蓄车场,具备客流高峰日离场调度4000辆次运力的保障能力。同时,五大骨干企业公司共配备纯电动出租车近2500辆,组建新能源出租车进博会专属保障车队,全天候保障参展与观展人员的个性化出行。

包车客运方面,采取行业协调监督、用户自主约车、市场化运作的商务保障模式,服务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一是酒店定制巴士,提供国家会展中心至酒店密集区的交通服务,计划开通4条酒店穿梭巴士;二是通过定制巴士网络平台提供团体出行预约包车服务,在去年定制巴士网络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定制巴士车辆管理网络平台及预约APP。同时,继续设置进博专用道,保障集约车辆的快速通行。

停车泊位在线预约

停车场方面,本次进博会周边临时停车场共计20处,可提供大车位1500多个,小车位1700多个;虹桥商务区共享停车场17处,工作日可提供小车位近5000个,非工作日提供约8400个。经过各相关部门挖潜协调,新增P15龙联路地块,作为即停即走停车场。

停车还可以一键预约。“上海交通”APP将进行升级优化,综合运用地图、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效果展现。观众可一键导航抵离场馆、实景导览场馆及周边环境、视觉模拟步行导航和预约停车位等功能。通过对地图、3D导览、停车服务等升级改造,融合交通组织方案,建立线路规划模型,为公众出行提供更精细的服务。同时,对疫情防护做好大客流保障工作,在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车、自驾等各种进博会出行场景内做到群群控,确保防控到位,处置及时,信息收集完整、可追溯。

优化停车预约系统,通过“登记分配+自由预约”两种方式对外提供停车预约服务,社会公众通过上海停车APP及其关联小程序、公众号进行泊位在线预约、停车导航、无感支付、在线取票,实现全智慧停车场景应用。

公交接驳线一程一消毒

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车、包车客运、停车管理形成专项疫情防控方案,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已更新完善徐泾东站与诸光路站的公共卫生(疫情防控)现场处置方案,同时徐泾东站根据进博会期间高峰散场时段强化相应的测温点位,确保车站现场客运组织的畅通与疫情防控两不误。

公交接驳线、应急备车所有司乘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做到一日三次测温,测量记录留存备案;所有保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须开启新风换气装置或开启车窗,一程一消毒、一圈一清洁。

出租汽车驾驶员每天测量体温不少于二次(出车前与收车后),且营运途中必须佩戴口罩,每单业务须向乘客提供乘车发票,确保行程的可追溯。所有营运出租汽车每天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毒一次,每单业务结束后须进行开窗通风工作,通风时间不低于三分钟。同时,将根据防疫等级的变化,适时调整车辆消毒频次。

此外,停车场内设置体温检测点,对出停车场进国展中心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若发现体温异常,立即送临时观察处置点,并做好人员的移交和信息登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