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帮大忙了!患者总体等候时间缩短90%,辐射剂量减少了80%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邓天
一次冠脉CT,得到约300张照片,心脏血管的影像就像是散落的珍珠一样散布其中。医生们在立体三维重建时,要像“串珠子”一样,将这些“珠子”从照片中提取出来并串接在一起,才能重建出一根可供诊断的心脏血管。每处理一位患者的冠脉CT图像,医生们就要花上至少30分钟。而有了AI的帮助,5分钟就能搞定!现在,患者来医院做一次冠脉CT,总体等候时间缩短了90%。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高达2.9亿,其中急性心梗等严重冠心病的发病率、致死率正在逐年持续上升。上海市胸科医院近日透露,人工智能AI技术下的冠脉CT检查可以实现心脏病的早筛查。截至今年9月,该院的“智慧冠脉CT”检查人数已近1万例。
60多岁的许叔叔患有“三高”,还有冠心病家族史,医生建议他定期做冠脉CT检查。今年,他在胸科医院做完“智慧冠脉CT”后,感受和往年截然不同。“今年的检查怎么这么快!往年每次做冠脉CT,要约上一个多月才能排上号,等报告又要等上一个月。这次,2-3天约上了,医生告诉我,2天后就能取报告了!”
冠脉CT是一项无创伤性检查,主要用于筛查及诊断冠心病。按照传统方法,“冠脉CT”的立体三维重建对放射科医生来说,不仅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每处理一位患者的冠脉CT图像,医生们就要花上至少30分钟。
为了改变这一医疗服务困境,胸科医院在国内率先引入人工智能AI系统,双管齐下建成“智慧冠脉CT”。有了AI系统加持,医生们在处理患者CT片时,人工智能可以在短短5分钟内,完成血管的立体三维重建,自动生成心脏血管的立体高清照,并整理出初步的诊断报告。而医生们就能从机械繁琐的“串珠子”操作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关键性的病情评估和诊断分析,使检查报告更详尽、更准确、更细致。
现在,患者来胸科医院做一次冠脉CT,预约时间由以往的一个月缩短至2-3天,检查后48小时内就能获得诊断报告,总体等候时间缩短了90%。
与此同时,“智慧冠脉CT”检查全面升级了扫描技术。不同于以往“机枪”扫射式的扫描模式,现在的冠脉CT扫描就像是用“狙击枪”进行精准打击,心脏“扑通”跳一下,就完成了全部扫描,整个检查过程只需要几分钟。同时,做一次检查,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减少了80%,只有原来的1/ 5。
胸科医院放射科主任于红建议,高危人群将其纳入常规健康筛查项目,定期为心脏血管‘拍拍照’,构建起“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治”的良好健康习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邓天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