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攒下200辆老车的年轻人,把老车变成时间的故事
2020-10-1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说起玩老车的,许多人也许会觉得那都是一些老克勒的专属爱好,而85后沈寅秋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固有的概念。

经过5年的积淀,他已经收集了200多辆老车,其中不乏诸如上海牌汽车、奥迪100、凯迪拉克弗雷特伍德、尼桑公爵这些稀世老车,还可以看齐历代宝马7系,各款式的虎头奔等等。

“现在一起玩老车的以80后为主,90后也在迅速增长中。”沈寅秋踌躇满志地说,“我接下去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的复古车品牌。”

 归来仍是少年 

作为一个拥有数量如此庞大的老车收藏者,沈寅秋平日里的座驾又是哪辆呢?“那是我在大三那年,自己攒钱买下的第一辆车:长城。”说到这里的时候,这个硬汉的眼中,满是柔情。这就是他心目中,老车最大的魅力之一吧:满是故事,记录历史。

沈寅秋是江苏宜兴人,18岁那年来上海就读上海交大。冥冥之中,他现在的这家“不耳·中国车马”也位于闵行,在一个离学校不远的科创园里。之所以起“不耳”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不想被世间的流言,过多的杂语所打扰,坚定做好自己的事,乐在其中。

沈寅秋在大二的时候就走上了创业路,从维修手机、电脑开始,渐渐发展到软件维护,从服务个人发展到服务企业,从维护发展到开发、集成……在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这个理工男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文化。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做中国文化在当下的衣食住行,老车其实是这几个板块里最后一个做的。难怪,在沈寅秋的办公室里,充满着浓浓的中国味道,大到家具、小到茶具,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物件、器具,都是他做的产品。

沈寅秋不仅收藏老车,还修复、改造这些老车。“汽车的外观,修复后我还是会保持它原来的经典样式,至于配件,我不赞成一味地替换,而是能修就修,这样才能保持原车的味道。就比如座椅,经过检测,如果里面的都是好的,那只要把外面被岁月磨损的料子换掉就好,而不是把整个座椅都扔掉。不管是翻新还是创新,都是让老车重新焕发出活力与魅力,而不是面目全非。”

沈寅秋说,之前做的茶馆、餐厅、民宿都是大空间,现在做的车子是小空间,“我会将之前用在大空间里的中国传统工艺移植、浓缩到车子内部的改造上。比如大漆,我们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不仅改造了自己的很多辆车子,很多其他的品牌也都纷纷来和我们合作。之后,我们还会将金砖、精木、紫砂……都加入其中,让‘中国车马’的中国元素与内涵更加丰富。”

 将手艺传下去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沈寅秋不仅自己享受着老车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为同好者们提供了分享平台。“老车是一个抓手,我觉得,汽车后市场大有可为。”沈寅秋坦言,服务体系的老化已经无法满足新一代用户的需求,他们更加需要年轻化、个性化,光有服务意识却没有品牌意识,显然也是行不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除了个性化定制之外,他还设立了机修服务、交易服务、会员服务等一系列的子品牌,为的就是可以通过这些服务输出,渐渐形成一个标准化。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与时间有关——一台时间的内燃机、一位时间的司机、一种尊重时间的改装艺术……“老车是需要时间打磨的,一辆车从头到尾的改造要好几个月,目前我们改造的车辆数目,一半都不到,一步一步来吧。”

紧挨着二楼办公室的是一个展示厅,摆放着几十辆经过改造后锃光发亮的老车,即使高龄也依旧英姿勃发。它们都出自一楼修车库,沈寅秋寻觅良久才找到的几个老师傅之手。这些师傅都是从业15年以上的,手艺相当厉害。与此同时,在这些师傅的身边,也有不少90后的学徒工在帮忙打下手。

“任何一个行当都需要有匠心精神。很多工序,是机器代替不了的。这些手艺也是需要有年轻人安下心来传下去的,除了继续收老车外,我也继续在招学徒工。” 沈寅秋说道,老车都是有生命的,值得被尊重,被保护,“玩老车会让人静下来,在与它们交流的过程中,那些经过时间的考验后所沉淀的精神理念,让人收获颇多。”

白手起家的沈寅秋所取得的成绩无疑是优秀的,但是他并不希望被冠以“成功者”这个头衔:“我就是一个创业者,一个一直在路上的创业者。创业,用理工男的思维解释就是,在有限的甚至是很少的‘已知’里解题,论证中要有试错的勇气,这就是年轻人的创业精神。”谈到未来的计划,他透露说,想打造一个中国的复古车品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