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手术,“救活”一个家庭!上海医疗扶贫给贫困孩子带去“光明”
2020-10-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11个月大的小新(化名)的视力越来越差,可先心病手术迟迟没有钱做。来自六盘水市水城县小新妈妈说,小新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青光眼,无钱医治,一台手术已经成为全家最渴望的事。但是,孩子仍是幸运的,受益于一项医疗扶贫救助活动,小新明天(16日)将接受手术。

如今,越来越多来自扶贫地区的孩子和小新一样幸运,他们正接受着来自上海专家们的帮助,战胜病魔走向健康。

 23名云南绿春先心患儿在沪接受治疗 

“这个6岁女孩患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经过完善相关检查和治疗,所幸仍能赢得手术的机会。”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贾兵教授介绍,术后肺动脉高压如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将像正常人一样健康成长。

来自云南绿春的晓佳(化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受益于复旦儿科援滇医疗队的帮扶,10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为其施行了公益的修补术。

作为云南红河州绿春县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自2019年6月开始,至今已先后派驻九批医疗队员对其开展医疗扶贫。

如何更好地贯彻健康扶贫精神,及早发现并救治到更多心脏病患儿?援滇干部、复旦儿科赵趣鸣医生萌生了为孩子们筛查心脏病的想法,并得到了导师、复旦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今年4月,绿春县启动筛查工作,首次对境内所有中小学生进行无差别免费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筛查。

受疫情影响,筛查工作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而有的筛查点要深入偏远的山沟,加上当地正值雨季,山路崎岖、常遇山体滑坡,筛查工作的挑战和艰辛可想而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医院的配合下,一车两人、一箱一包,援滇干部赵趣鸣医生便开启了极富使命感的筛查之旅。历时一个半月,他走遍了5个乡镇的全部22所中小学校。

经沪滇各方的共同努力,儿科医院目前已救治29位云南绿春的先心患儿。

 一台手术成为全家最渴望的事 

4个月的时候,小新的父母发现孩子看东西时不会跟着物体移动,畏光,不敢睁眼,眼球混浊,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先天性青光眼,须尽快手术。同时医生还告诉小新的妈妈,孩子是一名先心病患儿,为了安全起见,必须先进行心脏手术,才能进一步做眼部的手术治疗,手术大概需要10多万费用。

据了解,小新还有三个姐姐,其中一个也是先心病患儿,在政府以及社会人士的帮助下,才顺利接受了手术。此前为了给姐姐治病,他们已经欠下了好几万的外债。如今十几万的手术费,对打工的他们来说,就是一笔“巨资”。小新妈妈说,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会因错过治疗时机导致终生失明。

就当一家人快万念俱灰的时候,村长的一句话又重新点燃了一家人的希望。“有一个健康扶贫‘幸福心动’的先心病专项救助活动,已经在黔东南救治了很多先心病患儿,9月将会在六盘水水城县人民医院举行第一次先心病患儿免费筛查活动。”

健康扶贫“幸福心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治行动是一项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帮助六盘水地区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战胜病魔的公益慈善项目。上海将派专家对六盘水市先心病患儿和成人心胸疾病患者进行义诊筛查,对确诊需要实施手术的先心病患儿和成人实行全免费手术救助。

得知这个项目后,小新的妈妈第一时间就给孩子报了名。在筛查现场,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的专家们对小新进行了检查,初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一周前小新父母带着孩子和来自六盘水的近20名贫困先心病患儿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车。入院后,经过仔细的术前检查,小新被初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小新妈妈表示,孩子终于迎来了这台手术,希望一切都没有太晚,感谢上海专家给了孩子这次“重生”的机会。目前,小新病情稳定,正在接受术前的准备和身体调理,将于明天接受手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