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版《长征组歌》,让长征精神在青年中继续传承
2020-10-1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 见习记者 周紫薇 记者 马鈜/图

今晚,新时代版《长征组歌》连续三场的“首演系列”,迎来了最后一场——由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领衔的“群星版”在上音歌剧院压轴上演。长征精神的传承,和上音薪火相传的传统,在这里完成了跨越几个时代的握手。

下午四点,全体人员激情高昂地来到剧场,进行了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廖昌永演唱的是组歌中的第六曲《过雪山草地》。在正式彩排之前,他表示,自从新时代版《长征组歌》排演以来,一直获得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与表扬,它是上海开展“四史”学习期间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四史”的方式:“组歌中有一句‘官兵一致同甘苦’,我们是‘上音师生同学习’。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也是在为明年建党百年献礼。本次演出中师生同台共排练、共演出,传承《长征组歌》中‘官兵一致同甘苦'的精神。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师生教学相长,以当代大学生向过去致敬。此次表演的‘主力军’是上海音乐学院的‘00后’学生们,他们用现场演出向当年的‘00后’们致敬,在复排《长征组歌》的过程中体现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而在观众席上,还有一位非常特殊的来宾,她就是《长征组歌》词作者肖华上将的女儿肖霞女士,在获悉上音复排这一红色经典的消息后,她欣然同意担任艺术顾问。昨晚,她已经观看了一场演出。“虽然你们的年龄距离长征年代已经很遥远了,但是你们唱出了其中的精气神,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对词的理解程度,对音乐的理解程度,都让我非常感动。为你们今晚更精彩的表现加油鼓劲儿!”肖霞对大家说道。

彩排后,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了肖霞,让她与大家分享了有关《长征组歌》的更多故事。

青年报: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父亲在创作过程中的故事吗?

肖霞:我的父亲是在1964年的9月至11月进行创作的,他选用了创新模式:三七开,也就是三个字四句,七个字八句这种形式,用一组的方式来呈现。那个时候,我还小,但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他平日里是一个不会轻易掉眼泪的人,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他的泪水却止不住地往下滴,浸湿了整个诗稿,他把所有的深厚感情都融在了每个字中。

青年报:这次的《长征组歌》有一个前缀:新时代版,这指的是?

肖霞:新时代版是指如何在新时代继续传承这种长征精神,在开头与结尾会加入一点现代元素,但是这次的演出,不管是词还是曲,都是1965年版的。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聆听《长征组歌》时候的情景,不是在剧场,而是在我们家:四个文工团的作曲家来我们家演唱给我父亲先听一下。后来,在一次活动中,有两个文工团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唱给大家听,当时总理问我父亲的看法,他说各有千秋。其他在场的大人也给出了类似的回答。我当时还是一个14岁不到的孩子,是家里5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总理就问了我的意见,我几乎想都没有想就说是战友文工团的版本,因为易唱易记。后来在公演的时候,选取的正是战友文工团的。

虽然距离第一次公演已经过去了55年,但是每次听依旧会热泪盈眶。《长征组歌》一共680个字,每个字背后都有意义。比如有一句“乌江天险重飞渡“,为何要用”重“这个字,那是因为在北上抗日的时候,就已经渡过一次了,当时遭受两面夹击,形势非常严峻,在正确的战略战术下,终于甩开了敌人,渡过了如此艰险的地方,是多么的不易。每个词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一个字就是一场战争,一段历史。拿《过雪山草地》来说。我的母亲是第四方面军的,过了两次雪山、三次草地,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因为人小,别人是用双腿走过来的,她是用双腿跑过来的,当时还差点死在了草地上。组歌中的内容都是父母辈切身经历过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青年报:对于上音复排中国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您有什么寄语吗?

肖霞:演出结束后,我看见那些学生还聚在后台的院子里,他们为这次的演出感到激动不已,互相交流着感受,从中汲取着力量。这非常让我感动。作为音乐人,年轻一代,可以深深地融入到作品中去,体会长征的伟大意义,明白自己的方向,对自我有要求,唱出精气神,将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 见习记者 周紫薇 记者 马鈜/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