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爆申城|电竞少年的梦想与现实
2020-10-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文、剪辑 常鑫/图、视频

本周末,2020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10)决赛将在上汽浦东足球场打响。2020年,屡上热搜的电竞战况、人头攒动的线下观赛,无不折射出电竞对这座城市的影响力。

电竞教育也展现出空前的热度。天眼查数据显示,近5年经营范围包含文化、教育、培训的电子竞技相关公司增加529家。年轻的玩家跃跃欲试,然而电竞职业道路真的好走吗?

抱着这个疑问,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走进了沪上的电竞短期训练营,在为期一周的跟踪与观察中,记录下电竞少年追梦路上的梦想与现实。

 产业  电竞不只是玩游戏 

晚上7点,上海普陀区,主场ESP电竞文化体验中心。

一场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秋季赛即将开始,场馆内座无虚席。当大屏幕上显示选手已就位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呐喊。“DYG雄起!”“RW侠加油!”

这样的场景,是刘尚源梦寐以求的。虽然还是个初中生,但他已是电子游戏《王者荣耀》的“老鸟”了,而且萌生了走向职业的想法。

同大多数中国家长一样,刘尚源的父母并不支持他走向“职业电竞”的道路。但面对孩子的坚持,刘伯涛经历了从无奈到妥协的过程。10月,多方打听后,刘伯涛帮儿子报名了超竞教育开设的电竞训练营。在2018年取得王者荣耀KPL春季赛亚军的EDG电子竞技俱乐部,正是超竞集团旗下的《王者荣耀》职业战队。

“让他看一看职业选手的生活,说不定他会觉得原来这是个很累的事儿,就不会天天沉迷在里面,可能就该干嘛干嘛去了。”抱着儿子会远离“职业电竞道路”的希望,父子俩启程了。

来到训练营后,行程安排却和刘伯涛设想得不太一样——21位学员和家长先走访了“宇宙电竞中心”珠江电竞产业园,观看电竞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接着被直接带到了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的现场。

炫酷的灯光,闪亮的应援灯牌,粉丝们的欢呼,馆内激烈的竞技气氛感染了所有人。观众席上,来自天南海北的电竞少年们激动异常,不停地向身边的家长解释着什么是KPL,什么是打野,什么是中路。

这让不少初次接触到电竞产业的父母感到“震撼”,“一下子觉得颠覆啊!电竞居然已经成为一个上百亿、上千亿的行业了。”

过去几年,上海见证了电竞产业的急速扩张。据统计,今年上海电竞产业规模预计超过220亿元,上海现有电竞场馆超40家,注册电竞运动员达152位。在“2020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成果资助类拟扶持项目”的公示中,电竞项目也成为了资金扶持的重要对象。

欣欣向荣的电竞产业让家长们惊叹,选手在赛场上展现的精湛技术、专注努力、团队合作则让家长们感慨:一帮“网瘾少年”竟然能为自己的团队、俱乐部、甚至为国争了光!

“原来电竞不只是玩游戏。”电竞少年们因为热爱而迸发出的热情和活力,让学员丁昊阳的妈妈唐耀敏为之鼓掌,“我发觉电竞其实和一般的体育赛事一样,有竞赛精神,有团队合作,还有很多幕后工作者。”

的确,在电竞的赛场上,选手负责在台前夺取胜利。但在他们身后,是赛事主办方、电竞解说、战队教练、俱乐部管理层、电竞数据分析师、电竞项目陪练乃至电竞直转播从业者、赛事运营方通力合作,撑起整个产业,组成光影交错的比赛现场。

刘伯涛的反对也松动了些许。他说,如果儿子能通过电竞了解整个产业的生态,比单纯躲在家里“玩物丧志”还是要“好上不少的”。

这种被了解、被认同的感觉,是很多电竞少年未曾经历的。

“过去,我们以为电竞就是打游戏,但当电竞与体育相结合,就成为未来新兴的体育项目。”电竞训练营主办方徐英解释,“我们并不是鼓励打游戏,而是从教育角度,向家长传递对电竞的准确认识。”

 训练  不想玩的时候也要继续 

第二天,从赛场回到基地,职业电竞培训正式开始。

夜晚将至,窗外华灯初上,但这与训练基地的学员无关。下午1点半开始,他们拿着手机坐在电脑桌前,对战了4个多小时,两个大拇指保持着高频率的移动和点击。

王晨宇对《王者荣耀》情有独钟。这个初三的少年在谈及自己喜欢的游戏时,两眼放光、滔滔不绝。于是,父母替他报名了这期电竞训练营。

“很多孩子都是家长亲自送来的,他们觉得孩子既然喜欢,能打职业固然好,打不了职业也好趁早收心回去读书。”电竞训练营负责人杨高超介绍道。

训练安排得密密麻麻,手机屏幕上幽幽的光照亮了王晨宇的脸,绿色的地图已经看过成千上万次,他的眼睛开始酸胀,腰椎处隐隐作痛,思维逐渐迟钝。“真的很累,有时候遇到连败,不仅身体疲倦,心态也会崩。”

对战结束后,是更为重要的复盘环节,来自EDG电竞俱乐部的青训教练推出一块白板,重放游戏录像,对具体的游戏角色进行分析、讲解、复盘。

起床、吃饭、锻炼、打排位塞、技术分析……训练营有着严格的作息制度:早上八点半,王晨宇和队友们要先进行一个小时的晨跑集训,以加强体能;午休后,则要针对游戏本身进行训练,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

当玩游戏变成“想玩时不一定能玩,不想玩的时候还要继续玩”,职业电子竞技才开始显露出它冷酷的冰山一角。

超竞教育特聘讲师王力坦言,这个训练量还只是职业战队的50%~60%。王力曾是《守望先锋》联赛中国龙之队的俱乐部管理,经历过陪选手训练到凌晨两三点,几个小时的睡眠后又是第二天的赛程安排。

“而且不是你想打哪个角色就打哪个角色。要根据团队的要求,还要根据总体的目标去设置,有可能你最不喜欢最不擅长的,反而你要每天打。”王力回忆道。

想要进入职业电竞,仅靠努力还完全不够,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天赋至关重要。王力说,以《王者荣耀》为例,职业选手的水平几乎都在“巅峰赛”(《王者荣耀》给高手提供的挑战平台)2200分以上,而这个成绩,全国只有大约100个人可以达到。“加上当职业选手需要出众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达到的人,特别少。”

王力见过很多职业选手,有天赋的很多,努力的也很多,但能跻身一流水平的,必须天赋努力缺一不可。电竞行业门槛之高不亚于传统运动,业内甚至有个共识,成为顶尖电竞高手比考上北大清华还难。

在职业选手的青训营中,打退堂鼓的人不少,为了梦想而坚持的反而是少数。王力说,当游戏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它是很严肃的,同样需要一个人的坚韧的品质,需要一个人的投入和专注,很多人玩到受不了,自然就放弃了,他笑称,“这也算是变相帮他们戒游戏瘾了。”

 出路  当选手并不是最优解 

“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能吃职业选手这碗饭。”“你就是能吃这碗饭,又能吃多久?”

“戳心”的“劝退”忠告,王力在《电子竞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上反复提及。

实战训练之外,电竞训练营还开设了4门基础理论课,包括《电子竞技产业概论》《电子竞技用户分析》《电子竞技运动概论》《电子竞技职业生涯规划》正是最后一天的重头戏。

王力见过很多选手,在短暂的职业生涯结束后,连谋生的能力都没有。“学历大学都不到,这样的小孩,脱离了俱乐部,怎么过?”

电竞选手的职业寿命很短,甚至可能打两三年就退役。超过25岁,反应速度、判断能力甚至体能状况的退化,都会导致选手操作水平下滑,王力介绍道。

据统计,职业选手的黄金年龄通常在20岁上下,而这个时间段,正是求学的关键时期。这也是许多孩子和家长面临两难选择的原因——如果没有成为头部选手,又因为打比赛错过上大学的机会,未来就业选择会少之又少。

如何劝大多数不适合打职业的孩子回归平常的生活,是王力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最重视的问题。“很多孩子来学校的初衷,是把电竞当做一种逃避学习、逃避社会的手段,但职业选手的道路又何尝不残酷?”

在课上,王力给学员们介绍了很多电竞行业的“幕后英雄”——赛事发行和运营、赛事活动公司、电竞俱乐部、媒体及内容制作团队、直播平台和其他电竞衍生领域……如果说运动员靠的是天赋,产业链上其他环节则需要专业对口的高等教育。

用王力的话来说,打游戏的只是台前的选手,真正支撑起这个行业的却是“不打游戏的幕后工作人员”。

“你要去从事电竞行业,选择当选手并不是最优解。”王力直言,他希望小朋友们明白,在电竞行业里,除了职业选手,还有更多人才稀缺的岗位,去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反过来去投身到电竞行业来,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为什么不尝试一下?

在一周的课程中,不少学员逐渐形成明确的职业规划。一个擅长绘画美工的学员,把游戏开发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王晨宇则希望能从事电竞解说或是自媒体相关的工作,他表示,自己的天赋不够,技术也不算特别好,感觉“做职业选手还是太难了”。

为此,训练营负责人杨高超特意在每堂课前加了诗歌朗诵、才艺互动等环节,王晨宇第一个举手报名,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口才和临场能力。

“因为我们本身的思路就不是培养选手的,我们是想让他们走上电竞从业者的道路。”杨高超表示,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文字能力,都是一个合格的从业者必须拥有的综合素质。

对于很多电竞少年来说,成为职业选手是一场“青春的梦”,看似星光耀眼,依然只是一条少数人能走下去的崎岖险路。不过,随着电竞职业化的发展,他们的出路也越发明晰:教练、解说、运营……万一梦醒了,这条路还能让他们带着梦想的余晖,回归现实。

 == 记者手记 == 

我们缺的不是选手,而是电竞产业专项人才

近年来,在电竞产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人才缺乏的问题却进一步凸显。2019年7月,人社部发布《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超85%的电竞相关岗位处于缺失状态。而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电竞相关人才从业者需求量近350万人。其中,上海对电竞人才的需求领跑全国,达到了21%。

这里的缺口,显然不仅仅是教练和运动员。

根据腾讯电竞和腾竞体育共同发布的报告称,电竞产业岗位种类已经超过100种。赛事主办方、电竞解说、战队教练、俱乐部管理层、电竞数据分析师、电竞项目陪练乃至电竞直转播从业者,都是所谓的“电竞人才”。

上海市校园电子竞技运动协会负责人、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曾走访过多家电竞头部企业及直转播机构,他表示,这一行业缺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打电竞的选手,而是能做好管理和运营的人才。

幸运的是,电竞产业日趋成熟,各个岗位也迎来了职业化、规范化。今年4月,在国家人社部发布的13个新职业信息中,出现了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的身影,电竞相关职业获得官方认证。

培训教育也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事实上,在上海加快建设“全球电竞之都”的过程中,长三角电竞教育联盟在沪成立 ,12所上海院校开设电竞相关专业,目前以“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居多,也包括电竞解说、电子竞技舞台设计等相关专业。

不难发现,院校着眼培育的并非电竞核心选手,而是产业链上下游所需的专业人才。

正如《英雄联盟》官方解说米勒在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采访时送给年轻人的建议:“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职业选手,那必须具备万里挑一的的天赋;但你要是想成为电竞产业的一名从业人员,那缺口很大,需求也很多,不妨在追梦的路上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文、剪辑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