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学术,也很互动,这个“社区艺术角”不一般
2020-11-0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社区美术馆应该是什么样子?刘海粟美术馆和宝山区文旅局今天就在宝山高境镇作了一次这方面的尝试。他们在社区一角辟出一块很小的空间,但里面的展览却很学术,并且充满了互动性。他们认为,美术馆未必要很大,只要抓住核心,都可以发挥文化普及的功能。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的社区美术馆很热。所用的都是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展览内容有的是组织居民自己创作,有的则是由专业的艺术家根据社区的情况度身定制作品。此次位于宝山区高境镇的这个艺术家角选取的是后面一种路子。

这个位于高境镇三门路宝山众文空间中的艺术空间,由两个像集装箱型的小建筑体组成,面积加在一起不到30平方米。这么小的艺术空间,与其叫“美术馆”,不如叫“艺术角”更恰当一些。这是宝山市民美育大课堂的项目——“艺术角:高境社区展”,同时也是今年8月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展览的第一个社区实体展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共同点就是建立一个社区枢纽站,为艺术家进入社区搭建了一个公益学术平台,对社区居民进行艺术普及。

艺术角虽然很小,但做起展览来一点也不含糊。据本次展览策展人、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马琳介绍,展览等于是“边跑边艺术到高境镇”,参展艺术家大都是参与过多次社区展的艺术家,他们也是“边跑边艺术”小组的成员:陈春妃和顾奔驰、梁海声、周子正、于翔、给我热水。他们用公共艺术、装置、摄影、插画等形式在“艺术角”中展出,而且还与社区居民一起完成艺术家的创作,让展览充满互动性。社区居民还在开幕之日和艺术家陈春妃、顾奔驰一起拉线,完成作品最后的创作。

从社区到艺术社区,它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社区形态在中国更有其特别的社会现实性,是蔡元培“社会美育”在当下的一种真正的社会实践,所以批评家、“社区枢纽站”发起人王南溟在“艺术社区在上海”展览前言中有了这样一个概括性陈述:艺术社区是对那些在社区有公共文化生活与艺术项目互动后,所形成的社区形态的指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