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不要让自我陶醉变成自我麻醉!谈谈我们为什么警惕“凡尔赛”学
2020-11-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凡尔赛”成了一门“学问”,也是让人猛一看忍俊不禁、仔细一想又出一身冷汗的事。

经“考证”,“凡尔赛”学的“发扬光大”、出圈,是一个微博主拍照时假装不经意露出奢侈品的LOGO,收到豪礼时假装吐槽对方的审美,被视为“凡尔赛”学的典型案例,它的核心面目就是:假装不经意,在埋怨和自嘲的表皮下,欲扬先抑,秀出自己高质量的生活。

作为又一次“奇葩秀”,对它的群嘲来得汹涌。但因为能用“凡尔赛”文体来秀的人,确实也有点干货做支撑,所以它又不像此前的“名媛拼单”——这次的群嘲,迅速演变成了“凡尔赛文学大赛”,大家都来戏仿了。只是,新加入的人群中,不乏嘴上说着“我只是自嘲”实际上想着“我终于能堂而皇之炫耀了”的人。

作为一个服务青年人群的媒体人,对这样的现象,我从来都不会简单地嗤之以鼻。一个据说原本算小众的现象,为什么会引发大众的狂欢?因为它确实有一定的存在基础。“唉,太辛苦了,要这么早赶飞机。”这样的文字配上日默瓦的行李箱、香奈儿的包和头等舱机票……在朋友圈或者其它社交平台上,我们对“凡尔赛”体从来没有陌生过,即使那时候它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但是,对“凡尔赛”学,我们自身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这个所谓的“学说”,核心是“炫耀”,而“炫耀”这个词无论加上怎样的花样修饰前缀,它从来都不曾是褒义。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去炫耀,我们只会被带入物质主义至上、把肤浅虚荣当主流价值观的泥淖中,关键是还不自知。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更充裕的物质享受,就是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之一,它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不会比看到一本好书、和朋友开心地聊一个通宵低。“你不喜欢看我炫耀,那你别关注我啊,走开别看啊。”这是他们最自得的怼人名句。

这么说,是把美好生活和物质丰裕简单划上了等号。1968年,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是5层金字塔型,从塔基到塔尖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虽然高级需求的出现,要以低级需求的满足为前提,但只有人类,才有最高级自我实现的需求。

物质的获得,只是基础,它带来的快乐和美好,是短暂的。炫耀你拥有了一只爱马仕的高级包,能让你开心几天?又有多少人会真正尊重你?收获物质财富,应该是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过程中间自我的提升、对社会或其他人的积极影响,才能让我们获得更为踏实和长久的幸福感。更别提你致力于做了造福一群人的事,所得到的真心的感谢和尊重了。

德要配位,财富亦是如此。财富,以及正当赢取财富、使用财富的过程,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但炫耀财富不会,它的蔓延,只会带来错误的财富观教育。当一个社会炫耀成风,暴发户气息浓厚,还有多少人会沉下心来提升自己,造福社会,把目光投向星辰大海?

君子温润如玉。真的修炼好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宏大的格局,你会发现把时间浪费在“凡尔赛”文学修饰的自我陶醉上,有多幼稚和可笑,到那时,无需你晒,也能自带莹润的光泽,让人知道,你真是块宝。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