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永远的“陆老神仙”,陆谷孙先生手稿复旦展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李斯嘉 罗思思
他的课堂里总是挤满了本系、外系甚至校外慕名而来的学生。他获奖无数,但他最看重的荣誉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历时16年,他主编的《英汉大词典》,是由中国学者独立编纂的第一部大型双语工具书,也成为联合国必用工具书之一,陪伴了无数英语学习者的成长。
在市长咨询会上,时任市长的朱镕基曾点名要他做翻译。在申办进博会时,他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翻译成了脍炙人口的英语:“Better City,Better Life”。
他是上海市社科大师、复旦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著名的双语词典编纂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
他17岁进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学习,一生几乎在复旦度过。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时,在复旦大学听了一堂课,正是他用英语讲授莎士比亚的课。他提出的“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成为外文学院院训。复旦师生尊称他为“陆老神仙”。
他是陆谷孙。陆谷孙先生诞辰8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陆谷孙手稿展在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举行。一句“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曾激励感动了无数人,师生们永远致敬他心系国家、弘文化人的赤子之心。
陆谷孙先生一生编写词典、著述立说、教书育人,留下了大量宝贵手稿,手稿形态丰富,风格多样,既有庄重典雅的学术书写,也有随性从容的妙笔生花;既有对外文学院人才培养的宏大思考,也有对晚学后辈的殷切嘱托,记录着陆谷孙先生的思想和创作历程,书写着他对事业的执著与坚守,蕴含着他最真实丰富的情感。
作为复旦大学纪念陆谷孙先生诞辰80周年“致敬大师”系列活动之一,“陆谷孙手稿展”此次在邯郸校区文科图书馆和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同步展出至今年年底,以弘扬陆先生的大师魅力和师魂风范为主线,展出陆谷孙先生在教学、词典编纂、翻译、科研和生活中的笔记、讲稿、书信、随笔等大量资料。其中,既有他为外文学院毕业生的题词手迹,也有他编写《中华汉英大词典》的审稿手迹,还有他为“词汇学”和“词典学导论”两门课程出的试卷手写稿……一幅幅手稿生动再现了陆谷孙先生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服务国家的真实场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李斯嘉 罗思思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