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应该怎么拍?给王家卫支支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崔子润
“《繁花》应该怎么拍?给王家卫支支招。”当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的主持人、上海作协评论家木叶抛出这个问题,两岸作家们立刻炸开了锅,因为这次对话的一个主题就是“文学表达中的影像再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两岸文学营今年移至线上举行。上海作家毛尖、小白与中国台北作家高翊峰、既晴就“文学表述中的影像再现”畅所欲言,上海作家血红、蔡骏,则与中国台北作家陈雪、东烨围绕“在虚拟世界中如何虚构”展开交流。
由陈雪原著改编的网剧《摩天大楼》今年在大陆热播,《摩天大楼》目前豆瓣评分8.1,在今年播出的国产网剧中属第一梯队,同在此列的还有此前大热的改编自紫金陈原著小说的《隐秘的角落》。对于文学和影视的差别,陈雪提到了“视角”,“如果是电影镜头表现一座摩天大楼,可能是从上往下拍,体现这座建筑的大和宏伟。对小说家来说,可能是从下往上,从大楼的地板开始。先是遇到管理员,再刷卡进入电梯,走到漫长的走道。”
在悬疑作家蔡骏看来,文学和影视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有时也未必需要调和。比如网剧《摩天大楼》抓住了小说的主要线索,偏重推理罪案,构建出了编剧但未必是作者眼中的案件真相。“小说的主角与网剧不同,大楼本身才是小说的主角,体现的是个人与城市的关系这个经典命题。结局如何解读不重要,重要的是讲述悬念的过程和读者带着疑问进行阅读的过程。”
对于影视改编而言, 一流的文学作品是否具有某种“抗拍性”?毛尖直言,《繁花》原著中的“不响”就很难拍,读者看小说可以心照不宣,银幕上沉默哪怕一分钟都很可怕。正在创作一部人工智能题材科幻小说的小白认为,所谓“抗拍性”来自小说叙事和影像叙事的本质不同,在信息分配、时态、视角等根本性问题上,小说与影视可以公约的部分不多。
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表示,借助跨越时空海峡的互联网,两岸作家得以“在无限大的空间交流”,“除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两岸文学营能在今年延续,靠的是双方对这项活动不竭的热情和信念。文学为冬日带来了一股暖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崔子润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