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两病例感染源确定为接触境外航空器环境或人员,6例新冠病例均为当前境外流行株
2020-12-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图

12月7日下午,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市交通委副主任刘斌,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浦东医院院长余波介绍本市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2020年11月20日至23日,浦东新区累计报告了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病例1、病例2、病例3在浦东机场一物流公司工作,工作中互相有接触,其中,病例1发病前14天内曾在工作时接触过境外货运航班机舱环境和机组人员。

病例4在浦东机场另一物流公司工作,发病前14天内曾在工作时接触过境外货运航班机组人员。

病例5是病例1的妻子,病例6是病例2的妻子,2人在发病前14天均与丈夫共同生活。

6例病例病毒基因型均为L型欧洲家系分支Ⅱ.1,基因型完全一致,均为当前境外流行株,提示感染来源为接触境外航空器环境或人员;但与11月9日本市报告的王某某及11月10日安徽报告的兰某病例的病毒分型不属于同一分支。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国家和本市权威专家综合分析研判认为:导致病例1、4的感染来源可以聚焦于被病毒污染的境外飞机机舱环境或与境外机组人员的接触;导致病例2、3、5、6的感染来源应为与病例接触所致。 

 == 市卫健委 == 

守牢入院、预检、检测“三道关口”

据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自2020年3月5日以来,截至12月6日24时,本市已累计收治境外病例1017例,现在院治疗的境外输入病例有61例,其中2例为重症。在院治疗的病例现总体病情平稳,轻型与普通型新冠肺炎予以对症治疗。目前两例重症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病情平稳,在市级医院重症医学科核心团队实施多学科协作与精细化诊疗下,坚持“一人一方案”,24小时跟踪病情变化,每天早、中、晚三次组织专家组视频查房。加强护理和后续康复治疗,促进患者整体的快速康复。

针对输入性新冠病例救治,本市做好相关准备和预案。

一是切实发挥医疗机构“监测哨”作用。要求全市117家发热门诊和200家发热哨点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疫情中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来沪人员健康管理,守牢入院、预检、检测“三道关口”。持续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全市125家检测机构,日最大检测能力达到64.1万份,确保满足市民“应检尽检,愿检尽检”需求。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及时规范开展病例处置,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院感防控,筑牢织密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网。

二是制定和完善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按照国家秋冬季医疗救治防控方案要求,针对本市不同阶段病例救治需要,分阶段制定本市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医疗救治队伍工作方案。

三是加强市级医疗救治专家力量参与救治工作。储备呼吸、感染、重症医学等学科市级临床救治专家,在现有救治专家基础上建立第二、第三梯队,持续改进会诊和查房机制,做好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专科救治准备。

四是做好冬季医疗救治物资储备,提前做好ECMO、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准备工作,确保医用物资、防护用品、检测试剂储备满足一个月的满负荷需求。

 == 市交通委 == 

坚持“人物同防”

市交通委副主任刘斌介绍,浦东新区发现本地确诊病例后,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迅速成立浦东机场地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小组,进驻浦东机场现场办公。

主要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了《上海机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范》,全面梳理机场地区作业流程、岗位和人员,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该规范适用于机场地区所有驻场单位和人员,并对机场货运和客运全覆盖;国际转运中心与机场各驻场单位执行统一防控标准。

二是明确由货站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企业,按规定流程开展消杀工作。海关作业人员在规范做好二级防护的前提下已有序恢复开展查验工作。

三是对重点岗位人员实施“两集中、四固定”管理。即集中居住、集中作业,作业人员固定、作业场地固定、生产设备固定、休息区域固定。从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管控,扩大到所有进口货物,把高风险岗位人员全部纳入管控。

截至12月6日,督查范围已覆盖浦东、虹桥两场客运货运区域,累计开展督导检查17次,对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均已落实整改措施。

冷链食品运输方面,主要开展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梳理底数,突出重点。经排查梳理,本市共有道路专用运输(冷藏保鲜)企业2184户,冷藏运输车9476辆。根据在册冷藏车保有量进行排序,对大型、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监管。

二是明确要求,措施到位。一方面,加强行业宣传,开展车辆消毒、从业人员防护及信息登记等措施,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送;另一方面,加强对运输食品的冷藏运输车辆消杀措施,增加消杀频次,建立记录台账等。此外,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建立实名登记制度、可疑物品报告制度等。

11月以来,本市进一步组织落实了进口冷藏食品集装箱定点运输的工作模式和管理要求:对来自高风险地区进口冷藏食品集装箱必须送至指定冷库进行消杀;非高风险地区进口冷藏食品集装箱必须送至各区指定第一储存点(目前约70处)进行消杀。

市交通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进口冷藏食品集装箱定点驳运工作。自11月15日至12月3日,先后完成驳运进口冷藏食品集装箱9193个,其中来自高风险地区的有857个,全部按照冷藏集装箱驳运工作机制操作。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建立进口冷藏食品集装箱运输车队目录。截至12月初,共备案企业129家,备案车辆1903辆。

二是加强运输车队防疫和安全管理。纳入备案目录的车队,全程保持北斗定位装置开通、运输途中不得随意暂落箱、不得随意变更运送车辆等等。

三是加强运输过程的监管。对6小时尚未送达的集装箱报警并及时跟踪处置;组织防疫督巡查等。

下一步,市交通委将坚持“人物同防”,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指导企业规范做好车辆及人员等疫情防控工作。

全港推行“非接触”作业

市交通委在年初开始的一系列相关管控文件的基础上,于11月26日又专门印发了《上海港港口及其一线作业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严格落实人、物同防的防控要求,在港口作业环节严格实施上下船人员管控、“非接触”作业、加强个人防护、定期核酸检测、严格环境消毒、集中封闭管理等六项防控措施:

一是加强人员管控,除经批准的换班下船船员和伤病救治船员外,严禁国际航行船舶其他船员下船;

二是全港推行“非接触”作业,严控港口岸基作业人员进入船舶生活区等船舶密闭空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接触机会;

三是严格落实个人防护。上船作业人员、冷链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落实个人防护方可上船作业或开展冷链作业;

四是严格按要求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对港口冷藏箱拆箱查验作业人员、引航员等高风险人员开展定期核酸检测;

五是严格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对冷藏箱拆箱查验作业点、生活区按相关指南开展严格环境消毒;

六是实施闭环管理。已对直接从事冷藏箱拆箱查验等港口冷链作业人员实施集中闭环管理。相关措施实施以来,上海港疫情防控态势和港口运行情况总体平稳受控。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严格落实各项防疫制度,根据疫情形势发展不断优化完善各方面举措,继续压实属地政府、各监管部门和港航企业等各方责任,慎终如始,如履薄冰,做实做细各项港口防控措施,保障港口运行平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