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沉寂很久的孟京辉首谈成长:“2020这一年,戏外的我变得温柔了……”
2021-01-12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除署名外)

1月11日下午,刚刚开幕不久的朵云书院·戏剧店迎来了一位“座上宾”,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的代表性导演孟京辉携新戏《狐狸天使》专程赶到上海,与久违的观众见面。时针走过2020年,在上海沉寂了一年之久后,孟京辉导演首度发声:“2020这一年,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戏外变得温柔了……”而在戏内,他依旧先锋,难掩“锋芒”。他始终愿意为那些能和他一起成长的观众笔耕不息。

  独角戏里的奇幻世界  

和上海观众久违的孟京辉看起来气色不错。当日活动,在一段由他亲自朗读的歌谣中开场,也让这场冬日聚会显得温暖洋溢。孟京辉和这部独角戏的主演黄湘丽一起,共同为观众解读了新作的创作心路。

新作《狐狸天使》戏如其名,充满神秘,诱惑,狡猾,好奇,机敏,向上。剧情参考了里尔克、布莱希特、汉德克、科塔萨尔的文字片段,由五段完全不同却又丝丝相扣的故事组成。天使卸下了翅膀,狐狸摘下了尾巴,他们面面相觑,蠢蠢欲动,怪奇之事一点点渗入日渐不安的生活,世界似乎发生了精妙的错位,谜一般的故事在现实边界发生……

荒诞、爆笑、浪漫依然成为孟京辉创作的关键词。被搞砸的人生浸透着幽默的底色,如同狐狸的蹩脚诡计,天使的隐秘善心,复刻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你我。

黄湘丽探索极致的表达和超越,不断打破现有的禁锢和边界,这一次她开辟了新的表达空间,再次凭一己之力创造出一个新的“独角戏宇宙”,为观众呈现数个瑰丽旖旎的时空故事。

对于黄湘丽而言,独角戏是一个人的革命,也是一种日常。已经连演三部独角戏的她,拥有13年舞台经验,8年独角戏演出创作经验,她创造了国内剧坛演出的奇迹。

  “温柔”的孟京辉首谈成长  

《狐狸天使》将于2021年1月28日-2月7日在上海大剧院别克中剧场上演。该剧的一众主创,可谓梦幻联动。舞台美术设计者张武,是优秀的视觉艺术家,也是舞台人生的缔造者。他用镜框打破镜框,让舞台美术成为剧中的角色,在悲观的底色上建立强烈的希望;灯光设计王琦,利用舞台的灯光颜色的调配,方向的转换,光质的颗粒感,造成舞台上的假定性所引申出的个人心理空间,将现实空间与假想空间融合并生。

《狐狸天使》剧照。

德国知名多媒体艺术家GolemKlonVIII,用新媒体、数字科技、网络互动的媒介和材质进行创作,用“非人类”的特征和算法化的系统,解读着《狐狸天使》里的人物内心,也编码着多媒体艺术的构作方式。

更值得期待的是,此次《狐狸天使》的音乐创作,将特邀STOLEN秘密行动乐队加盟,他们犀利冷感的音乐美学将为《狐狸天使》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广度。乐队善于将摇滚乐的冷硬质感与电子乐的性感律动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声音,紧张且充满活力同时,演员黄湘丽还将以影像的形式参与剧情,以独出心裁的创意视角和别具一格的影像风格,传达个体与世界的当代关系,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官。

在先导片和解读中,可以看到孟京辉的戏依旧先锋澎湃。可是,戏外的孟京辉却说自己这一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温柔了。确实,这些细微变化体现于他的言辞之间以及眉宇之间,这样的孟京辉照比以往真的“温柔”了很多。他说,希望自己能做点“朴实”的事,和年轻的创作者一起抱团取暖。

“一开始,创作者就必须会讲一个好故事吗?”不是必然,观众和导演也可以一起经历成长。孟京辉说:“对创作者来说,观众是一个‘伪概念’。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是为谁创作?是为20岁的观众,30岁的观众,还是50岁的观众。”但是这些并不会限制他继续创作的勇气。就像他2019年爆改《茶馆》,一番轰动之后也会遭遇各种褒贬不一。孟京辉坦言:“这些我都释然了,我倒是不怕被人说不好。我始终为有着共同文化状态的朋友排戏,为愿意和我一起成长的人创作……”

现场即兴作画的孟京辉。

== 对话 ==

记者:这次创作的主题是什么?

孟京辉:可以说是寻找。《狐狸天使》里,五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创作从“寻找”开始,这些故事里,有人在“寻找”改变,有人在“寻找”梦境的终点,有人在“寻找”不可能。到最后,我发现“寻找”不是主题,成为创作的拐棍。从创作最终寻找的答案来说,往往开始就是结果,结果又代表着开始,人类的所有命题几乎都是按照这个轨迹周而复始。

记者:2020年对戏剧人来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沉寂”这一年都做了些什么?

孟京辉:坦白来讲,全球疫情的当下,无疑中国的艺术家是幸运的,还可以在现有空间里展开表达。疫情期间,我们私底下做了很多好玩的事。打算创作《狐狸天使》的时候,黄湘丽也有过犹豫,之前已做过三部独角戏,这次何必再和自己“死磕”?我跟她说:创作,不能知道结果。如果你提前预知了结果,那么这个结果就有可能离你远去了。做这部戏时,其实有一点点冒险。你势必要承担事后各种评价,会有人来质疑你,批评你,说这部剧不过如此。但是,创作和表达有关,和结果关系并不大。我觉得,创作之前,一定不能怕失败。

记者:这次疫情是否给你的创作带来新的感悟?

孟京辉:每个人在经历这种全球性的疫情和突发事件中,可能每个人都会对人生有了新的体悟。对我来说,现在为时过早,还很难沉淀在创作里。真实来说,可能2-3年以后,当我回顾这段历史,我的创作手法会有所变化。疫情期间,我个人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不怎么发脾气了。以往排戏,到了最后几天,演员们都会小心翼翼,怕我发脾气。但是,他们说我最大的变化就是变温柔了。当然,戏里我还是照旧,我想把更多能量放在戏里。

在不同阶段和社会状态下,文化也在经历变化。一切都在经历变化,没关系。对我来讲,就是想法设防做些更好玩的事儿。我的想法是比较单纯的,如果连我都不这么去做了,可能对其他创作者来说,空间就更少了。缺了戏剧,没关系,我们的身体缺不了什么?但是,精神上会有点“塌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