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保护传承的希望在青少年
2021-01-18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创评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团队展演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社区文化中心举行。会上,24家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2021-2023年)被正式授牌,上海的江南丝竹传承与保护进入快车道。

江南丝竹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南丝竹的乐队分为“丝”(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等)、“竹”(笛、笙、箫等),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如鼓、板等。江南丝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每当丝竹声起,一股江南气息便扑面而来。对于上海而言,江南丝竹本身就是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一部分。

多年来,上海为传承与发展江南丝竹,专门制订了《上海市江南丝竹项目保护传承基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传承基地的评审。今天公布的第二批传承基地共24家,浦东三林镇、徐汇区湖南街道上海国乐研究会、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宝山区大场镇、松江区中山街道、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城隍庙等在列。

据了解,江南丝竹原本在上海及江南地区极为普遍,是很多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都市的发展让江南丝竹原本在民间生存的环境逐渐消失,乐团也逐渐减少,原来的民间乐手们逐渐老去,他们散落在民间,有时只是三三两两聚在公园吹拉弹唱。原本赖以为生的手艺变成了亟待保护的文化遗产,从“手艺人”到“守艺人”,需要传承人群的情怀与奉献,却不能仅靠他们的情怀,而且需要通过机制的建设,使传承和发展可持续。

传承机制的建设需要一个切口和抓手,上海传承和发展江南丝竹的做法就是设立传承基地。今天活动的举办地三林文化活动中心就是上海第一批和第二批江南丝竹传承基地之一。

三林文化活动中心主任许林涛介绍说,成为传承基地之后,就有一系列配套服务跟上。文化活动中心请有琵琶专长的陈宝华副主任作为江南丝竹传承的负责人,设置了专业志愿者参与管理工作,为乐队配备相应设备,为他们邀请民管会专家、上海音乐学院老师来指导,专业力量的介入,江南丝竹的整体演奏水平也提升了不少,从无谱到有谱,改变、拓宽了江南丝竹的传承方式。目前三林地区孵化出两支江南丝竹镇级团队,其中一支是全由中青年组成的乐团。在此基础上,社区文化中心将江南丝竹向社区、学校推广,产生裂变反应。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孩子对江南丝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根据普查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已有基层江南丝竹团队96家,且数量仍在上升,传承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