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90后的复旦金融高材生,为何选择当木匠?
2021-01-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崔子润

在包浩乾的成长经历中有两个“出人意料”,一是当初他没有像身边人想象的那样子承父业,从身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包天伟那里学习木工技艺,而是入读了复旦大学金融专业,一心要当个金融家。另一个“出人意料”是,就在人们认为包浩乾正在往金融新星的目标靠近时,他又杀了个回马枪,回到父亲身边,做了一个90后青年木匠。近日,青年报记者走近包浩乾,听他聊聊这些“出人意料”背后的故事。

  金融学子回木匠世家子承父业  

记者初见包浩乾,看他对自己做的获大奖的一把“玄音椅”侃侃而谈的样子,一点也想象不出他曾是一位金融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包浩乾出生浙江东阳的木雕世家。他的太爷爷包聿仕在清代就是当地有名的木匠。爷爷包换武更有东阳木雕“南派第一斧”之誉,1959年北京要建十大建筑时,他是筹备处木雕专家组组长。父亲包天伟也很了得,目前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称为“中国红木艺术第一人”。

包浩乾5岁就随父亲从东阳闯荡上海,一路耳濡目染,备受熏陶,在讲究传承有序的木雕界,人们都认定包浩乾将成为东阳木雕包氏家族的第四代传人,继承“艺尊轩”的事业,然而包浩乾偏不。“我和父亲一样,都喜欢做一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我书读得还可以,后来被保送到复旦大学,读的是金融专业。”

就在人们深感诧异的时候,父亲包天伟对儿子的选择却显得很宽容。他支持了儿子的决定,就好像从中看到了年轻时勇往直前的自己。包浩乾从复旦毕业后又去美国纽约深造,后来到一些世界著名拍卖行工作,一颗金融界新星眼看就要冉冉升起,可就在此时,包浩乾却决定回上海,踏踏实实做一个90后木匠。

  创新是家族精神的一部分  

“每天在公司里工作,只是一部大机器里的螺丝钉,没有成就感,我没有办法从中获得快乐。”很多年后包浩乾如此对记者讲述自己的改变。在纽约时,父亲常让他去一些拍卖会拍中式家具回来,他认真地看,细致地品,古典中式家具的那种神韵让他渐渐认识到自己的喜好所在。也许木匠世家的基因原本就在血液里,只是在人生低谷时重新焕发出来。终于有一天,他央求父亲传承他本领,希望传承这门手艺。现在回头看,包浩乾觉得父亲包天伟确实是一个高人,他并不强迫儿子子承父业,而是让他自己选择,自己回归。或许一开始,父亲就知道儿子早晚会回来的。

作为家学的一部分,包浩乾和妹妹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美术书法教育(包浩乾的妹妹现在中国美院读博),对审美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过确实,如果要当一个优秀的木匠,包浩乾的积累确实还不够多。不过好在包浩乾学艺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总能从父亲那里得到珍贵的点拨。包浩乾说,父亲对他的培养从认识木头开始。“所有红木材料,中间心都是空的,一般都是取中间一半。所以同一根木头,它劈出来的板料拼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因为纹路一样的同时,它的木性也是一样的,做就要做高级。”

包浩乾现在父亲开创于1998年的“艺尊轩”工场里也会手工制作木艺,但他认为自己最擅长的还是设计,用一种年轻人的眼光和审美去给古老的东阳木雕带去新意,使其更好地顺应时代,为当下青年人接受。而这种创新精神,应该也是包氏家族技艺传承的一部分。

  传统技艺只有和当代生活结合,才能够求得发展  

相比其他地方的木艺,东阳木雕原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与不同建筑结合,比如故宫里的很多建筑雕饰都出自东阳木雕工匠之手。其实包浩乾的太爷爷包聿仕最早就是做雕刻的,尤其以浮雕为主。技艺传到了父亲包天伟这一代,包天伟是一个锐意创新的人,总是喜欢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他就把木雕技艺移到家具制作领域,做各种源于传统,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家具。目前他是上海市级非遗“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可以说,父亲的这种创新精神深深地扎根包浩乾心里。在他看来,传统技艺如果只是不断被复制,甚至复制得还不如以往,那是完全没有出路的,只有和当代生活结合,才能够求得发展。多年的国外生活,让包浩乾习惯于站在世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传统。他想到了丹麦著名家具设计师瓦格纳的那把“中国椅”。瓦格纳曾获得一把中国明代红木椅,并从中获得灵感,在他之后的很多设计中都有中国椅的影子。在包浩乾看来,其实就审美而言,中国古典家具和西方家具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既然瓦格纳可以借鉴中国,那他也可以借鉴西方。

尽管困难重重,但包浩乾还是很快自己的突破口——“玄音椅”,这把椅子获得了中国红木博览会上海代表团金奖,也是他第一件获奖作品。在这把椅子上,他将传统门类中的技巧霸王衬结构和当代北欧三弯腿的造型结合起来。造型当代美观,再加上材料上小叶紫檀和东亚属性樱木的结合,可谓是红木家具制作的创举。之后他又有很多惊人的创意,比如让现在在青年人生活中十分流行的岩板和红木家具相结合,架子是红木的,桌面却镶嵌着岩板,滚烫的杯子可以直接放上去,而不用担心对家具造成损坏。在包浩乾的木匠实践中,这样的基于传统,又迎合当下的设计屡见不鲜。

  青年人对传统技艺有一种特殊的敬畏  

包浩乾说他并不后悔现在的事业选择,因为面对木工,他是真的喜爱,所以能以好的心态去面对。包浩乾也觉得有很多青年人会和他是一个想法。在“艺尊轩”位于临港的工场里,很多木工手艺人都是青年人,他们也来自各行各业,因为喜欢手作而聚集到这里,以木匠为自己的职业。

而青年人面对传统家具的态度也让包浩乾对未来很有信心。“相比老一辈,现在很多青年人来买家具都喜欢刨根问底,了解每一件家具的优势,并且何以会这样。一旦认准物有所值,宁可多花一点钱他们也是愿意的。”包浩乾觉得和青年人的沟通是顺畅而没有障碍的,这可能与他自己也是一个青年人有关。

“知道怎样做出新的成果,知道怎样满足青年人的喜欢,不是纯粹的艺术的表达,这一定是90后加入这个行业的最大意义。”包浩乾说,“现在年轻人有赋予传统木雕自己的理解和能量。”从远古到近现代,在这一代代的巧工能匠手中,木雕的传承与创新从未停止过,在探索美好、期待作品、传承经典的同时,也呼唤更多追梦青年的诞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崔子润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