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两会|直击在线新经济领域“招聘难”,市政协团青界别委员开出药方
2021-01-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常鑫/图

培育并发展在线新经济是上海加速经济数字化转型,赢得发展新动能、奋力创造新奇迹的重要棋子。互联网行业是年轻态行业,在线新经济企业的创始人、合伙人、从业者和服务对象大多是青年。这为团青组织躬身入局,实施有效服务,提供了天然年龄优势。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上,市政协委员、团结联络部部长、市青联秘书长陈峰聚焦成长痛点,为促进在线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在线新经济领域出现“招聘难”“用工荒”困境

去年开始,团市委全员出动,结对104家在线新经济企业,积极开展“青春合伙陪伴成长-伙伴行动”,深入走访调研,为在线新经济企业搭建学习交流和业务对接平台,积极开展政治引领和组织吸纳。

调研发现,有53.7%企业反映员工招聘难,特别是中高端人才引进难的问题成为了制约在线新经济企业快速成长的瓶颈和痛点。作为最具国际人才吸引力的上海,为什么在线新经济领域出现了“招聘难”“用工荒”的困境呢?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一家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的创始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就反映,近年来,在线新经济企业蓬勃发展,其实年轻人很愿意去在线新经济企业接受新的挑战,但他们相对比较缺乏经验,而核心岗位人才比如人工智能领域相对难招,通常要从北京深圳等城市引入。“对于刚走出校园的职场新人来说,薪酬不会特别高,通常会面临租房压力。而对于高端人才而言,能否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是否能找到匹配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他们选择上海的理由之一。”

这与陈峰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他看来,高素质互联网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规模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

在线新经济发展对人才储备提出更高要求

根据2020年暑期相关抽样调研显示,在线新经济领域的毕业生新入职薪资超过平均水平,符合个人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以及较高的收入是重要择业原因。约九成毕业生对就业状态感到满意并看好职业前景。调研显示,73.81%的毕业生认为在线新经济充满活力、自己具有无限可能。69.07%的毕业生对就业状态“相对满意”,18.41%的表示“非常满意”。29.22%的毕业生对职业前景表示“非常乐观”、58.44%的表示“比较乐观”。

但与此同时,调查也显示,近四成毕业生属于跨行就业,制约新人职业发展的原因是个人职业技能和经济环境。有37.76%的毕业生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不一致。57.69%的毕业生认为限制职业发展的最大外因是经济环境;58.63%的毕业生认为最大限制性内因是职业技能,包括专业素养、技术水平、综合能力等。

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行业需求有待进一步匹配。这是因为相关高校的就业指导和课程设置尚未与在线新经济产业同步设立,访谈中70.3%的毕业生表示在校学习过程中欠缺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职业发展受限,后动力不足。此外,调研还显示,求职期间近七成毕业生“不了解相关政策”,灵活就业、创业群体的信息渠道、保障渠道、维权渠道有待打通,人才成长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该调研还发现,在线新经济青年职业伦理有待进一步形成。通过对在线新经济从业者的访谈显示,在线新经济领域高端人才需求量大,离职率、流动性较高。产业伦理处于建立初期,新员工自律性有限、老员工带动性不足、行业文化尚未形成等职业伦理问题逐渐显现。

面向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保障措施尚不完备

陈峰表示,近年来,随着在线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地对于互联网人才的争夺加剧。去年,上海发出“英雄帖”,广纳贤才,尤其对于优秀青年人才和重点产业、科技专才的激励成为亮点。但相关调查却显示:上海在线新经济领域青年生活幸福感却不高。租金支出是新经济领域青年生活的一笔大规模开销。

除了新经济领域青年普遍认为目前房租支出占月收入的比重过高,迫切渴望租房支出能有较大幅度削减外,上下班通勤时间较长也是吐槽最多的话题。根据调查结果,新经济领域青年上下班平均单程通勤时间在45分钟左右,居住在郊区的比重超过六成。这些青年上下班期望的通勤时间是32分钟,期望与实际相差13分钟。

最近,租房市场乱象不断,遭遇房屋中介或房东胡乱哄抬房租、合租房屋人员管理混乱情况的租房青年比例分别为37.3%和30.9%,近期,随着部分品牌公寓公信力缺失,有52.8%的租房青年不再选择品牌公寓,而选择与房东直接签约租房。

直击在线新经济领域青年痛点开出药方

“创业不易,上海共青团和青联投身全面数字化转型,服务在线新经济企业发展,我们是用心的。”在大会发言上,陈峰代表团青界别的委员,给上海促进在线新经济企业发展开出了药方。

陈峰建议,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培养的社会联动机制,贴近市场和数字化转型要求,扩大数字化“第二专业”培养规模,与企业合作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和数字化实训基地,推动“硬核科技”研发转化和产业人才数字化转型。

其次,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适时扩大惠及面,实施面向全球的“筑巢引才”行动。

最后,“我们应该以高质量保障赋能上海在线新经济企业集聚和创新。搭建‘大手牵高手’平台,牵线与大型国企和知名外企进行业务接洽和技术路演;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服务渠道,在联交所创设在线新经济产权和技术交易的‘新创板’平台,开辟服务专窗和快速通道。群团组织要继续加强政治引领与组织吸纳,培育‘金童玉女’,打造‘浦江C圈’。”陈峰介绍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