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从一棵葱谈起,数字化治理不能少温度,也不能缺“人治”
2021-01-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文 施培琦/图、视频 

城市数字化转型,不能缺少温度,更不能少了“人治”。这两天,上海建设数字化城市也是代表们热议的焦点。

 从需求出发,数字化治理也可以有温度 

 “人民城市人民建,那城市数据管理应用背后究竟应该用怎样的逻辑,用什么样的算法才能体现出人民城市为人民呢?我认为它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底层站位。”

什么是底层站位?用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委员、上海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的话说,不仅仅是“好管理”,也要体现“人味”。“数字化城市的管理,是可以实现的,不仅需要兼顾精准度和冗余度,更有温度。”

她举了个停车的例子:“菜场门口停了三分钟,去买把5毛钱的葱,然后被罚款罚了200元。这是个老问题了。为什么会成为老问题?因为一般菜场的门口都没有足够的停车位,另一方面小区的停车位也很紧张。下班后等我兜了三圈找到停车位停好车再去买好葱,回到家里可能小区就找不到地方停车了。所以有时候市民的违法停车是一个应急的解决方案。这种违法停车当然很不好,也不该提倡,但从城市治理的角度,也可以思考一下,除了罚款,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出一个更好的能够长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施政表示,以目前的技术,通过车辆的行驶轨迹来获得数据统计,再进行计算其实并不难,那就可以对不同区域停车位的需求再进行更精准的计算,而不是按照最低限度配置的标准去计算。“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应该突破公共服务配套的底线标准。”她表示,数字化城市的管理应该要更多地从人民的需求角度考虑,“走路还是开车,不同的需求都能满足,管理有秩序,同时也有人味,这才能适配上海作为世界智慧城市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说生活的幸福感,我觉得更多的是来自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最低限度的标准。”而这,就需要数字化城市的管理要有“人治”,“跳出单一的因果关系,而是用多因子系统分析的方法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

施政向记者表示,比如说拥堵问题,其实很多家长都知道,学校门口一定是一个拥堵点。“但试想一下,如果每个街区都有一个家门口的好学校,通往学校的人行道路很宽敞,小朋友可以很安全地走路去上学的话,那早高峰的拥堵就可能可以解决;医院门口的拥堵问题,如果分级诊疗系统更到位,市民就医可以分散,那也能相应地缓解一些固定点位的拥堵。”

她表示,有时候城市管理问题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联动,这就需要人来对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更多的相关关系。“当我们跳出了思维的定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多地去着眼一些相关关系的调整,可能反而见效更快,也拥有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次两会,她也将提交一份关于开放非主要交通道路的非高峰时段路边临时停车的建议,为城市数字化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提出建议。

 数字化建设背后,需要注重立法保护 

 “人治”还包括对于数字化治理背后的隐私保护,立法基础。市人大代表、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风就提出,上海要在2035年建成国际数据之都,令人振奋。上海要进入数据时代,人类也要进入数据时代,可以预见到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也亟需探索和思考。

比如数据库有没有知识产权?数据库结构的设计有没有知识产权?又比如数据收集的原则是什么?对公开信息收集是否可以应收尽收?如何界定数据公开与隐私的边界问题等。“包括如今网络黑客越来越猖獗,很多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经济后,如何来保护自己的数据资产。”

他也建议,上海是数字经济的桥头堡,上海应利用先行先试的机会,加快出台上海数字经济发展保护条例,从数据开放、数据产权、数据交易、数据流通、数据保护等方面,为上海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市人大代表、上海律师协会副会长、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陈峰也表示,社会经济发展首先是立法先行,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我们在司法实践当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律师开始在做大数据保护的法律业务。”

他表示,从立法层面上来讲,要持续建立一个完善多层次的大数据保护法律体系。针对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可能遇到的政策瓶颈和门槛,及时锁定需求,细化实施路径,把行业当中和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当中的难点、重点和堵点问题,通过数字化转型成为一个发展的亮点。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发挥数据系统网络产品安全等标准体系的建设和作用,鼓励行业组织制定和发挥相应的行业治理产品,包括建立一些能力的审查、成立自己的组织、制定行业的标准等等,以适应城市数据化转型背景下大数据管理应用的个体需求。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