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肿瘤医院有一群“推车侠”,保障战“疫”物资供应
2021-01-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物资不要担心,就算车开不进来,我们用推车推也会准时送到”,国药控股菱商医院管理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的物流经理顾俊从了解到疫情开始,就紧急联系采购运输物资,及时保障院方“战”疫物资的充足供应。 

他所在的国控菱商院内仓团队,主要负责保障肿瘤医院的日常物资需求,协助院方将院内仓库的物资送往医院各处指定地点。疫情来袭,原本可用货车运送的物资,如今只能靠人力,物资需求也随着防疫要求的升级而成倍增加。国控菱商青年突击队24小时待命,每日用小推车配送600余箱货物,是一群在医院里争分夺秒的“推车侠”。

用小推车“抢”出时间

“任务更重了,时间更紧张了”

清晨6点,天还没亮。肿瘤医院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哐哐哐”推车声。小推车上整整齐齐码着成箱的防疫物资,被推往各自的目的地。

“一听到这声音,我就知道是你们来了。”科室里对接的工作人员早已等在门前,对突击队员们打招呼。清点、核对、卸货,交付掉手中的物资,“推车侠”们又马不停蹄地回到仓库,开始下一轮配送。

这是国控菱商青年突击队员这几天的日常。

大型医院犹如一座微缩的城市,日常管理头绪复杂,新冠疫情对物资配送更提出了巨大挑战。首先,配送人员与拣货员需要无接触交接。拣货员将日常医用物资和应急物资摆放指定区域,再交由配送人员进行配送。而突击队员完成临床科室配送任务后,在返回库房前,需要将身穿的污染防护装备脱下,放至指定地方进行隔离,然后全身消毒才能进入库房。

“这两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任务更重了,时间更紧张了。”顾俊说道。

之前,突击小队人员配合院内人员主要负责医院医疗卫生耗材的日常供应以及防疫防控物资配送,并协助医院进行日常生活用品,食品的协调工作,每日库房吞吐量1600余箱物资。

突击队员们配送的物资五花八门,不仅有输液器材,手术器材灯日常医用耗材,还有防护面罩,防护眼罩等防疫物资,以及饮用水,方便面等食品,甚至还有一次性内衣裤,衣架,脸盆等日常用品。

“医院这么大,哪里都不能缺物资,这是我们每个突击队员的任务。”顾俊每次参加配送时,总是推着小推车,快步如飞。

连夜输送60余箱紧急物资

“送!一定要送!而且要尽快!”

“现在习惯了,第一天还是很紧张的。”顾俊回忆道。

把时间拨回到8天以前,2021年1月20日,国控菱商驻肿瘤医院院内仓的突击队员们迎来特殊的一天。院方发现一例疑似病例,全院立即进入封闭管理的战时状态。

“当时得知消息,我得知消息第一时间通知公司高层。”顾俊解释道,当时是下午13:30接到医院通知。通知上说,1月19日对全院进行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报告中发现人员检测结果呈阳性。

“说实话,当时挺紧张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把自己先防护起来。不过任务来了,反而一下子安下心来。”顾俊说。接到通知后,公司党政领导班子紧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并组织安排防疫物资的调拨,就医院防疫物资保供、员工防护关怀、公司业务经营政策运转、储运等后勤保障进行细化分析和周密部署,并连夜向肿瘤医院输送各种紧急物资60余箱,并紧急调配突击人员赶往现场支援。

四名青年突击队成员按照医院防控小组的决定,组织物流运输及配送,配合其他工作人员,根据医院需求紧急采购防疫防控物资,第一时间将60余箱口罩和防护服送往科室,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当时想的就是,送!一定要送!而且要尽快!”一位突击队成员补充道。

每日卸货箱数千余箱

“哪里需要我们,哪里就有我们!”

肿瘤医院约有5000人,全院各临床科室、后勤部门共计153科室。突击队员要按照医院的要求,进行日常医用耗材和防疫物资配送。每日运输车辆为12-17车次,每日卸货箱数有千余箱。

在顾俊的手机里,存着每日的装卸货时间表。卸货时间最早清晨6:00,最晚深夜01:00。“常规配送时间早上7:00至晚上21:00,”顾俊解释道,但是突击队员经常会有凌晨紧急防疫物资配送任务,所以大家都处于24小时随时待命状态。

由于医院封闭隔离期间,防控物资每日不定时会运输至指定区域进行卸货,突击小队人员前往指定区域进行货物交接。由于无接触交接的规定,突击队员每次从医院大门处开始物资接收搬运工作。

“车开不进来,我们就用小推车,一车一车推过去,跑着推到他们面前!”顾俊说道。就这样,突击队员们一车车地进行运送,一次次地来回奔波。据统计,突击队员每日配送600余箱货物,每箱货物轻则15斤,重则50-60斤。

院内的隔离生活异常的辛苦。作为后勤保障人员,奋战一线的青年员工们只能利用仓库,累了就蜷缩在纸箱搭成的地铺上躺一会儿,饿了就用泡面充饥,虽艰苦但不失温情,团队之间互助相持,共克时艰。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抗疫不懈!国药青年们心存初心使命,哪里需要我们,哪里就有青年突击队的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