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盲盒”,小心中套“上瘾”,上海市消保委建议推进盲盒市场立法立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
近年爆火的“盲盒”,小心中套“上瘾”。今天,上海市消保委表示,盲盒隐藏款概率可能影响消费者知情权,其隐藏款的稀缺性可能诱发“投机陷阱”和“炒盒产业链”。更有甚者,有的盲盒企业参与二手交易尤其是高价收购隐藏款,以此刺激消费者的投机心理从而购买盲盒。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建议加快研究和推进盲盒市场规范的立法立规;建立和完善盲盒隐藏款投放量和抽取概率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加强盲盒市场监管力度,强化盲盒品质监督,适时开展比较试验、抽检调查、综合评价等项目,把好质量关。
有消费者一年要耗资百万来购买盲盒
盲盒,顾名思义就是在相同的盒子中放置不同的商品,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哪一款,但有一定概率能够抽到自己心仪的商品,正是这种类似于抽奖的营销策略,极易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成为当下吸引青少年群体消费的营销方法之一。
2019年8月,天猫国际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每年有20万消费者一年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元,甚至有消费者一年要耗资百万来购买盲盒。
由于各行各业商家都发现盲盒市场有利可图,都希望来分一杯羹,除最初的玩具外,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诸多消费领域也都掀起了“盲盒风”。
消费者拆开盲盒后,有的产品可能不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安全性指标;有的可能是假冒的山寨品或者二次销售品;有的是没有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以及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还有的存在划痕、掉漆、污渍等质量瑕疵。
上海市浦东新区消保委曾于2019年12月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10组不同品牌的盲盒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8件样品存在“小零件”隐患,可能存在造成儿童堵塞呼吸道、隔绝空气流通而导致的窒息危险。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消保委已经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其收到的盲盒产品存在质量瑕疵问题。
盲盒隐藏款概率可能影响消费者知情权
很多盲盒是由普通款和隐藏款组成。消费者是否能够获得隐藏款是随机发生的事件,并不依赖于消费者的主观意志,因此消费者的购买对象包括盲盒产品本身和获得隐藏款的概率,部分消费者购买盲盒的欲望甚至就是来自于盲盒隐藏款的稀缺性。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盲盒隐藏款概率可能影响消费者知情权。大部分盲盒企业没有在明显的位置明示隐藏款抽取概率,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也极少主动提示。很多消费者也反映隐藏款的抽取概率低于心理预期。盲盒企业可能通过控制隐藏款的投放量,刺激未成年消费者反复购买,滋生畸形消费。即便部分盲盒企业明示隐藏款抽取概率,但是消费者,甚至监管部门也缺乏验证概率的能力。
盲盒隐藏款的稀缺性可能诱发“投机陷阱”和“炒盒产业链”,通过“潮玩族”“闲鱼”“千岛”等平台搜寻发现,不乏一些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盲盒隐藏款。“黄牛”们大量购入盲盒,获得更多抽到隐藏款的机会,再以更高价卖出。某盲盒头部企业也曾曝出门店店员私拆盲盒二次销售。
更有甚者,有的盲盒企业直接参与二手市场买卖,属于为市场提供即时性和流动性的做市商行为。一方面,盲盒企业参与二级市场行使价格操纵行为,另一方面,盲盒企业参与二手交易尤其是高价收购隐藏款,以此刺激消费者的投机心理从而购买盲盒,这就形成了通过设有一定概率的方式低价销售再在二手市场高价回购的闭环。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近两年一直在关注盲盒产业及其商业模式,并从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角度开展了相关工作,如跟踪和梳理相关盲盒产业消费争议、关注和摸底盲盒产业新趋势、专题研究盲盒商业模式与消费风险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缵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