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之灯|新时代90后在二大会址讲述首部党章的诞生
2021-01-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马鈜 常鑫/图、视频 见习记者 周紫薇/剪辑

老成都北路7弄30号辅德里,两排石库门经历了百年风雨,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这里还诞生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早期共产党员张人亚保存了这份文件,百年前他也是名90后。 

如今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里有批年轻的讲解员,包括了95后党员胡彦霖。这名新时代90后每次讲述张人亚的故事时,仿佛在和百年前的90后对话。一次次讲解都是学习,也坚定了她做纪念馆守护者、党史宣传员。

历史  /

在这里诞生了很多“第一次”

“一整面党章历程墙十分震撼,特别是互动模式很吸引人。”95后党员胡彦霖还记得第一次走进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切身感受。相比一大的肃穆,二大的展陈形式让胡彦霖觉得亲切,轻点电子屏幕,能翻阅不同时期的党章。

在纪念馆里慢慢行走,时间穿越回了1922年。那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会议后回国的部分代表。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明文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同时,还诞生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

要成为二大的讲解员,首先就要知道,在中共二大上诞生的首部党章的中文原件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胡彦霖通过学习和聆听前辈讲解后得知,保存这份文件的是早期共产党员张人亚,他长期从事地下工作。二大结束后,党组织将刊印的文件、书籍刊物等分发给党员,张人亚也得到一份。他将这些珍贵文献秘密带回老家交予父亲保管,并嘱托父亲:“这是比我生命还重要的东西。”

等张人亚离开后,父亲宣称儿子在外病故,并建立了一个衣冠冢,在没有引起任何人怀疑的情况下,将这批“红色档案”用油纸包裹好埋入了棺木中,并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等待儿子归来。直至解放后,父亲没有得到儿子任何音讯,于是他将这批重要文献取出捐献给国家。而其实,张人亚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病逝了。

传承  /

新时代90后与百年前90后的对话

张人亚出生于1898年,作为100年前的90后,他守护和传承着信仰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90后,胡彦霖在大学时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也认真学习过党章。当时胡彦霖未曾想到,她会成为讲述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诞生历史的讲解员。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以为党史都很枯燥,但当胡彦霖走进纪念馆,自己拿起了讲解词学习时,才惊讶地发现,当年的代表大多也都是青年,有着波澜壮阔的人生与热血澎湃的激情。

身为一名95后讲解员,胡彦霖深知带团讲解并不是做复读机,她也一直努力调整讲解方式。如果遇到中小学生参观,她知道讲得越详细很多细节孩子们未必能领悟,她往往会在讲解开头提出小问题:二大什么时候举行?在哪里举行?多少代表参加?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讲解。

如果带的是青年团,特别是有拿着笔记本一路跟着记录的同龄人时,胡彦霖就会尽她所能,有问必答,因为她知道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一些老先生一个月会来参观好几次,他们都是老党员,对党史研究透彻,有时问出的问题,胡彦霖一时也答不上来。“记得有次一位老先生问,都介绍说首部党章有2000余字,那到底是多少字呢?我一时真不能确定。”她让老先生留下联系方式,后续通过在展馆里数字数,通过电子版统计,核算出准确的字数。“我们也定期开展讨论会,汇总讲解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胡彦霖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讲解让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来了解这段历史,学习二大精神。

让她高兴的是,自从来到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后,她遇见了许多对红色历史充满热情的青年,有利用课余时间前来参观的大学生,也有结伴而来的高中生,甚至还有中小学生,他们也来了解二大,接触党史,为那段历史感动。

胡彦霖

═    对话    

做纪念馆守护者党史宣传员

青年报:当时为何选择了这份工作?

胡彦霖:大学时我的专业是文物修复与鉴定,所以一直想找博物馆、纪念馆等与文博相关的工作,选择这份工作的初心也是因为兴趣和专业。外公是老党员,外婆投身科研,这份情怀也影响了我,刚进大学时就坚定了入党的决心。身为党员,我一直想真正地深入了解党史,正确理解历史中的文化与精神。

青年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将如何继续讲好二大的历史?

胡彦霖:通过讲解让参观者共情很重要。青少年未曾经历过那个时代,可能无法理解张人亚同志当时回家,仅仅只做了“将首部党章托付给父亲”这一件事,无法体会当时环境的严峻。但我们这代90后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有那么多青年义无反顾冲锋在抗疫一线,也真正明白了“少年强则国强”的分量。这份感受也许是我更好地讲解二大历史的一个方向。

知道每天最神奇的一刻是什么时候吗?就是我们站在序厅结束晨会,都会说一句“欢迎参观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这句话会迅速让你进入讲解角色。我想我会更加努力,在红色基地讲好二大的历史,传承精神,做纪念馆的守护者,党史的宣传员。希望让每一位来到纪念馆的青年都能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马鈜 常鑫/图、视频 见习记者 周紫薇/剪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