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就是故乡,“杰哥”和“杏姐”们陪学子上海过年
2021-02-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2月1日,上海学联发布了“我在校园,一起过年”征集令,让远离家乡留校的同学以各种形式记录这特别的新年,传递温暖,感恩有你。

而在校园一起过年的,还有学生的杰哥、杏姐,这群来自各高校团委的青年教师放弃了回家乡过个团圆年,只因放不下留在上海过年的学生。有爱就是故乡,他们甘愿做为学生服务的孺子牛。

 为“线上+线下”活动操心的“杰哥” 

山东人对过年尤其重视,传统过年,年味很浓,这也是高希杰每年无论如何都会带着妻儿回家过年的原因。在山东老家,通常大年二十九就会写春联、贴春联,大年三十下午先要祭奠祖先,再准备年夜饭,吃亲手包的饺子,然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通宵守岁,直到大年初一凌晨4、5点,再次祭祖后,便开始走亲访友。探望同族老人,给大舅、小姨拜年。

但今年春节,作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团委副书记的高希杰不回家了,经过排摸,今年学校有1300多名学生,因实习、家处中高风险地区无法返乡等原因留校,相比往年的几百人多出不少。“学生在这里,老师也应该在,虽然家里的老人很希望春节我们能回家,但今年特殊,不回家他们也理解。”

高老师、希杰、杰哥,这名80后团干部和学生关系甚好,称呼也多种多样。就在今天,高希杰又进了学校,为了给留校过年的学生准备写春联、贴春联的活动,他要提前查看场地、准备物资。准备开展的系列活动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比如学习党史打卡活动,为家乡的父母写一封信,用文字留下这份感动,大年三十也考虑组织留校学生分批分场次参与新春午餐会。

高希杰期望留校学生能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利用假期巩固所学知识,参与志愿服务感受奉献精神,他也深信,这第一次在上海过的春节将会丰富而有意义。

 住在学生宿舍的“杏姐” 

读书、工作,来上海十年,这是高杏第一次留在上海过年。这名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团委书记一边绞尽脑汁要为留校学生增添过年气氛,一边还有点隐隐地期待:“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过年,肯定很热闹,说不定比在家还开心。”

高杏的家乡在广西桂林,置办年货、大扫除都是过年的仪式感,她还特别期待家里的炸扣肉、平乐十八酿,这是家乡的味道。家族繁盛,最多的时候五代同堂,从大年初一到初七,高杏都忙着走亲访友拜年,对她来说,这是春节回家最大的意义。

而今年的春节,这些只能成为回忆。这名90后选择留在了上海,住在学生宿舍里,她还是那栋宿舍楼的生活指导老师。“杏姐,今年你也不回去呀。”在给宿舍楼准备中国结、小灯笼、窗花、春联、福字的时候,她收到了学生无数的问候。“不回去,跟你们一起过年呢。”

高杏放不下这群学生。就如药学院,往年春节留校学生才十多人,而今年就有六七十人,她想让学生感受到,在校过年也温暖。前几日,在学院大厅已经开展了一场“游园活动”,大厅挂上了灯谜,大家一起猜灯谜,画灯笼,提前感受了新春气氛。

冷冰冰的实验室也没被忘记,高杏这几天准备将春联、窗花送进实验室装扮一番,让过年还要奋战在实验室的课题组学生高兴高兴。

 想在食堂露一手的张老师 

“有机会炒个番茄炒蛋,红红火火,再烧个红烧鲫鱼,年年有余。”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团委挂职团干部、工学部分团委书记张天祺这次想为留校过年的学生露一手。

张天祺是90后,工作近三年,在校团委负责志愿者工作,也带领学生参加“挑战杯”。为陪伴留校过年的学生,作为上海老师的他更义不容辞。

2月8日要为留校学生举行一场“喜迎新春 情暖校园”的活动,邀请学生到餐厅包饺子、写春联、贴福字。这几天张天祺正为这事而忙碌,食堂后厨若开放的话,他还计划为学生炒几个菜。虽然是90后,在自己的小家,张天祺可是“大厨”,烧的红烧肉、糖醋排条让妻子赞不绝口。

在防疫的前提下,他们还计划举行小规模的读书分享会、在学生活动中心放映电影,以此丰富留校学生的生活。

防疫志愿者也是张天祺时常操心的。此次学校共招募了48名留校学生成为志愿者,分布在校门口、食堂和图书馆,协助各点位老师测温、提醒戴口罩等工作。他常去点位上探班,关心志愿者的工作情况。

今年的春节,无论对张天祺还是对留校学生而言既特殊又有意义,这是很多学生第一次在异乡过年,这也是张天祺第一次要操心那么多“大孩子”。他希望学生们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当听到学生对他吐露心声,称赞在校过年很开心时,这份认同感是张天祺最好的新春礼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