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贫工程老外怎么看?专访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总导演陈亦楠
2021-02-24 文体

《行进中的中国》海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之际,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隆重推出系列中英合拍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将在东方卫视、纪实人文频道、外语频道、百视TV先行播出。作为备受国际关注的重大工程,中国的脱贫故事外国人怎么看?这成为了该片颇为特别的视角。“他们想看到的,倒是有点出乎我们意料。”总导演陈亦楠在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访时说。

独臂绣娘的故事

 原来他们对中国方案更有兴趣 

《行进中的中国》是中宣部国际传播局“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重大外宣项目,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英国雄狮电视制作公司联合摄制。该片每集30分钟,首先推出的两集纪录片通过两位外籍主持人安龙和珍妮的国际视角,分别聚焦中国的脱贫攻坚工程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从中国西南部的农场到东部的沿海城市,再到西北部的大沙漠,安龙和珍妮深入现场进行观察和采访,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和案例,讲述中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政府、人民和社会各界如何应对各种难题和考验,向世界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中国智慧。

“我们国家有很多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方式,比如非遗扶贫、金融扶贫等等,我们在开拍之前,也研读了很多文件,看了很多典型,希望找到适合纪录片呈现的案例和故事。”陈亦楠说,从故事的可看性出发,中方导演组先行确定了20个故事,再提供给英国合作方筛选,以期找到双方都有共鸣的点,“最终他们选了4个。”

记者发现,《行进中的中国》第一集讲述的四个故事,分别是贵州贞丰县布依族独臂绣娘的故事、甘肃古浪县沙漠化治理如何与互联网有效结合的故事、云南普洱农民种植咖啡豆的故事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通过金融产品精准扶贫天然橡胶产地的故事,它们展现了非遗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中国首创的扶贫方式。 

这4个故事的确定,让中方团队还是意外了一下。“一开始我们中方导演组想选择悬崖村孩子用吊索上学的故事,因为从视频的角度来看,它的视觉冲击力比较震撼,我们觉得国外可能会喜欢这样的视角,”陈亦楠说,英方团队却建议用海南割胶的故事,“他们没有太多考虑电视画面,而是选择了这个案例,因为他们觉得,上海期货交易所用金融产品来跟橡胶产业挂钩的扶贫方式,特别有中国智慧,是典型的‘中国方案’,他们希望让西方能看了觉得有参考性。”

这也让陈亦楠团队在拍摄过程中深深感叹,原来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中国智慧,并不是我们自己说说的,西方也确实希望能从中国脱贫攻坚工程中,了解或者学习到实实在在的“干货”,而不仅仅是绝美震撼的画面。

植树治沙

 用海外观众熟悉的方式讲述 

作为国际合作的作品,导演组一开始确定的方向就是,要中外观众都能看懂,并且在观看方式上,都觉得是熟悉的“打开方式”。陈亦楠透露,英国合作方的确定、主持人的确定,都是遵循的这一原则。

出身于上海外语频道的陈亦楠团队,此前制作过《亚太战争审判》等轰动作品,跟国外的合作比较有经验了。

“我们选择的合作方是英国雄狮电视制作公司,他们不仅仅是经验丰富的纪录片制作公司,他们的导演和制片人,对中国文化也颇有研究。他们此前制作的《中国新年》(亦译作《中国春节》),名气很大。此外,他们还制作过纪录片《孔子》。”陈亦楠说,选择这样的合作方,能让东西方的文化找到一个平衡点。

素材拍摄完成后,中方先粗剪出一个版本,然后英方再精剪,双方最终协商敲定播出版本。“最终的版本,其实还是有了比较大的故事顺序调整,以及逻辑进行了重新梳理。”陈亦楠说,像开篇讲述的独臂绣娘的故事,原本不是第一个,但最后发现,从视觉的呈现角度特别好看,少数民族、女性,“东西方的观众,大家都容易产生共情,就调整到了第一个”。而英方将第二集毕业生找工作的故事,调整到了最后,“我们也特别认可,毕业生、新人,能让人看到未来的希望,我们最后的镜头也是往上走的,像出太阳的镜头。”

在合作的过程中,中方也曾有觉得理所当然的故事,其实最后发现即使是比较了解中国的合作方,“也没完全看懂”。“我们国人都了解,通过绿色出行等方式在网络上积累能量值,能在甘肃种下一棵真实的树,”陈亦楠举了甘肃治沙的故事,“结果外方一开始没完全懂,片子很难讲清楚,后来我们重新沟通、剪辑,才理顺了逻辑。”

《行进中的中国》通过这样的精心磨合,避免了“理所当然”,也很好地消融了文化的差异,达成了制片的初衷。

为了符合西方观众看节目的习惯,《行进中的中国》确定了英文旁白、主持人英文出镜、中英文采访、受访者中文回答的双语纪录片方式,并且邀请了西方知名媒体的主持人出镜。“我们一开始筹备时还没有疫情,后来疫情爆发,这位主持人没法来中国了,”陈亦楠说,“我们就迅速选择了2020年4、5月份在中国的、能被海外认可的两位外籍主持人。”

最终成片,一男一女两位外籍主持的效果很好,既让节目形式丰富,也让拍摄效率提高。

疫情常态化后复工复产

 中国首播后会海外发行 

《行进中的中国》拍摄得颇为艰苦。疫情打乱了计划,中外联合摄制组需要在做好防护的同时,加班加点拍摄。

刘昊然、彭昱畅、尹昉等人主演的电影《一点就到家》,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云南种植咖啡豆脱贫致富的故事。无独有偶,《行进中的中国》纪录片也选择了云南咖啡豆的故事。“倒是跟电影剧组没交集,选咖啡豆的故事而不是种茶叶的故事,是因为咖啡是海外观众熟悉的内容,我们是夏天去的云南,结果正好碰到当地临时有零星的疫情爆发,我们只能一边做好防护,一边加紧拍摄。”

在甘肃沙漠无人区的拍摄,同样如此。“拍摄植树治沙时,特别辛苦,我们团队两位女性导演去的,一望无垠的沙漠,完全没有信号,有两天我和团队完全失联,心里特别担心。”陈亦楠说,摄制组到达古浪县时,还正好发生了泥石流,难以控制的天气,让团队颇为紧张。

《行进中的中国》策划了两三个月,拍摄了两个月,中方剪辑两周,英方精剪又是两周,算是神速。“因为全球疫情,英方团队没法到中国,我们就采取了‘云合作’的方式,所有的策划、沟通、配音都是通过越洋视频完成的。我们完成初剪后,寄到英国进行精剪,回来后再通过视频商量修改事宜。”陈亦楠说,结果,片子刚刚寄到英国伦敦,英国就爆发了变异疫情,“后来回寄素材时,我们都是戴上口罩、手套,给带子完成了全面消毒才继续工作。”

一切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陈亦楠说,这部纪录片特色鲜明,大家都颇为满意,“首先,采用西方主持人的国际视野,深入现场进行采访和拍摄,以个体故事来展现宏大叙事。其次,这部纪录片非常风格化,节奏轻快,故事丰富,视野开阔。选取的采访对象代表性广泛,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

该片的拍摄获中宣部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并被纳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1—2025年“十四五”重点纪录片选题、上海市围绕全面小康和建党百年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项目。

记者获悉,在25-26日国内首轮播放后,该片还将按照原计划完成海外发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