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老师:一日扶贫合伙人,终生扶贫合伙人
2021-02-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接通董晓光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从上海赶回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庙坝镇黄草社区的路上,作为东华大学派到当地的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今年7月份,他即将完成历时两年的任期。

去年,盐津县成功摘帽。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时间节点上,董晓光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继续为盐津人民脱贫摘帽后的幸福生活,贡献一位上海青年教师的光和热。

2124公里的辗转和颠簸,疲惫是难免的,但是依旧抵挡不住他心中的火焰,董晓光激动地说道:“全程观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我倍感振奋、倍感激励!接续东华人的扶贫路,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的东华人成为盐津合伙人、黄草合伙人,越来越多的盐津味道成为东华味道。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点一滴东华人的努力汇聚成东华力量,一念一想讲述着东华初心,只为盐津老乡津津有味的美好生活!回望校史,东华人在解决国人不愁穿问题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新时代东华人又结下盐津情缘。作为东华人,参与其中是荣幸、功成有我是荣幸。传承脱贫攻坚精神,奋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既要跑好这一棒,又要传好接力棒,将继续牵手盐津干部群众、展现新征程上的东华担当、东华作为!”

吃完汤团才算过完新年,董晓光之所以选择今天就动身,一方面是要赶回去和乡亲们一起过节,一方面也要尽快投入到新一年里最后几个月的工作中去。“现在回头看看,两年的任期真的非常短暂,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脱贫攻坚,已告一段落;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2025年,盐津南站高铁站将落户我挂职的村,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将这5年的工作计划框架先做出来。” 

乡村振兴缺少不了青年人的信念与努力。董晓光透露,目前,已经有不少年轻一代选择返乡工作或者是创业,在自己的家乡挥洒青春,反哺生养他们的土地,这让他十分欣慰,接下来,他将继续在挖掘农村青年人才、留住农村青年人才的工作上发力:“现在正是青年返乡的好时机,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交通、住房、医疗、教育……这些条件都已经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这里的产业发展也大有可为。继之前将盐津县的山泉水、黄皮干竹笋、蜂蜜带出大山,推向市场后,最近,学校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帅带领青年教师团队,助力一款按照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与营养需求而打造的罐装即食乌骨鸡汤产品的研发、设计及营销。把这里的好东西重新包装,重新设计,标准化、产业化,使它们可以真正走入市场,被市场认可,从而产生良性循环,自己造血,自给自足……这些都需要年轻团队的加入。”

在教育扶贫方面,东华大学向来是不遗余力的。这些年来,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已经送来了2万多本书籍,这些书籍除了供给社区图书馆、黄草小学经纬阅读园,还流转到当地县里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那里的孩子打开一扇扇观望世界的“窗口”。经过之前的积淀之后,董晓光又将目标锁定在了阅读教育上:“社区津津有味图书馆建立了一种有形的存在,大家看到它之后,逐渐养成了拿起书本的习惯,这只是第一步。现在,我们已经和钟书阁在谈合作,希望可以把他们成熟的阅读教材、课程及老师,送往当地,让阅读改变人生。与此同时,学校还在与喜马拉雅FM接触,设计推进以音频的方式进行英语方面的教学。”

虽然距离任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但在董晓光看来,扶贫是细水长流的事,一日合伙人,终生合伙人,他和东华战友们将始终在路上。

 >>>相关链接 

扶贫路上的上海青年|多维帮扶,蹚出新路,为孩子打开观望世界的“窗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