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吴凡:我们需要定位清晰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2021-03-0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对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认知。在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同时,也将我国疾控体系存在的“痛点”“断点”“弱点”放大显现。

今天,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自己将提交一份《关于构建能级合理、定位清晰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议》的提案,为这些“痛点”“断点”“弱点”支招。

记者获悉,这份提案是在吴凡所在团队之前撰写的7万多字的完整调研报告和她本人精炼的2.8万字的调研报告基础上撰写的。

 “我每年会提一个相关提案,持续关注” 

目前,我国构建了以国家、省、地市、县区四级疾控中心为主体,二、三级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2019年,全国政协福利保障界对全国609家各级疾控中心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国家、省、地、县四级疾控机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承担的工作任务能级分工不合理,是为“痛点”;“防”“治”割裂明显,医防难以融合,是为“断点”;乡镇、社区网底薄弱,基层队伍断层老化严重,是为“弱点”。

据了解,这项专题调研是吴凡牵头制订的方案,覆盖省(市)、地、县600多家疾控中心。不仅发放了问卷,工作人员还兵分六路专门做了实地走访。记者了解到,吴凡曾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且一待就是6年。之后她又担任了10年的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院长。

“除了这609家受访的各级疾控中心数据外,基于我长期在疾控第一线工作,对整个疾控体系非常了解,所以这份报告的调研结果是全面真实的。”吴凡说。

据她介绍,调研结束后,形成了7万多字的报告,于去年提交给全国政协。全国政协领导非常重视,专门在她所在的界别召开了专题协商会。疫情防控期间,她还撰写了2.8万字的缩略版,提交给了国家卫健委。“这份报告之后还发表在了专业杂志上。还作为内参,作为高层领导作重要决策的参考。”

吴凡告诉记者,这份报告涉及10大类问题,形成了十几条建议。涉及方方面面,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去年全国两会的时候,我提的是疾控专业人才方面的建设,今年提的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方面的。这一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我打算以这份报告为基础每年提一个方面的提案。”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吴凡举了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比如大家很好理解,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的分工不同,若市民患有疑难杂症,不会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但在疾控系统,长期存在从上至下,从省到县干的事上下一般粗。

吴凡认为,要让基层的疾控中心负担起复杂的任务是不现实的,对于它们而言更多的是做好一个“吹哨人”的角色,上报一些可疑的风吹草动。她还纠正了一个误区,即在疾控体系里,不管医院的级别如何,都担任的是一个“哨兵”的角色。三级医院医疗技术能力较强,但在疾控体系里所有医院的定位是一样的。

 委员为“痛点”“断点”“弱点”支招 

在这份提案中,吴凡建议国家卫健委会同中编办、人社部进一步优化疾控体系架构,合理能级分工,科学设置岗位。明晰国家、省、地、县四级机构的上下能级,消除“痛点”。在对疾控机构的定位上,应理顺国家与地方之间的职责衔接。中国疾控中心应负责全国宏观规划、决策咨询、技术指导,以及国家层面的科学研究和应急响应任务;省级疾控负责在省(区、市)范围内发挥与国家疾控类似的作用,根据区域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地方规划方案,开展指导、评估、培训和科学研究,在重大疫情等事件的预警和处置上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国家和省级应具备深厚的实验室技术能力储备,特别是针对不明原因病原体和理化因素的检测能力。在人员配置上,国家和省级应注重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决策型、高新技术型和复合管理型人才的储备。建议地市级疾控更好地发挥应用型功能,强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实验室检验等技术储备,增强常规监测检测功能、预警报告功能和应急处置功能;县区级疾控更好地发挥面向辖区居民个体的服务型功能,做好计划免疫、慢性病服务、慢性传染病随访管理等工作,提升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并执行好辖区内疾病和危险因素监测报告、疾病筛查和调查处置等任务,承担好公共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在人员配置上,地市和县区级应注重服务管理型、技术操作型和现场处置型人才的储备。

她还建议,明确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基本职责,接续“断点”。应充分发挥疾控机构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协调管理和核心纽带作用,厘清和落实医疗机构承担的各项公共卫生职责。建议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医疗机构在疾病监测、报告、健康管理、临床预防和院内感染控制等方面的职责要求,以新发和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病的发现和识别为重点,健全疾病实时监控、主动发现和安全预警的多点触发体系。制定完善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的技术指导与评价机制,并完善对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和激励制度。

“我们要筑牢夯实疾控体系基层网底,补强‘弱点’。”吴凡建议,各地需要加快补齐基层社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基层的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建议着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硬件水平和人员队伍,推动村医“镇村一体化”管理,提升村医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此外,还应完善应急状态下街镇(居、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联动机制,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网底架构,储备好基层公共卫生社会治理能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