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新华社 图
2021年的春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此时交汇,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万众瞩目中胜利召开。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参加内蒙古、青海代表团审议,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看望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同代表委员们深入交流、共商国是,就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凝聚起亿万人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揭示“三新”深意
只有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总书记,您看,这是最近在我们家乡拍的。”
3月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两张照片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
孔庆菊代表从小生长在祁连山脚下的海北州门源县。此刻,她拿出照片,请坐在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观看。
一张照片中,是漫步在草丛中的荒漠猫;另一张,则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
“以前很少见的珍稀物种,现在频频现身了。”孔庆菊以此佐证,讲述生态环境的变迁。
山绿了,沙少了,水清了,乡亲们的口袋也鼓了。门源县积极推进产业向生态农牧业、旅游业转型,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
“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习近平总书记凝视照片,频频点头,“特别是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看到了生态本身的经济价值。”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我看你是门源县的,在祁连山南麓,翻过山就是甘肃的武威了。”习近平总书记翻看手边的地图说道。
2019年8月赴甘肃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祁连山北麓的大草原,远眺巍巍祁连,实地了解生态恢复保护情况。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又语重心长地说:“进入新时代,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的认识也要不断发展深化,我们就是要有生态的认识,要有全局的意识。”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是贯穿“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
一个主题、一条主线——深刻回答着未来5年乃至15年的中国,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命题。
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你们的地理方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要求等方面都比较特殊,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总而言之,这‘三新’,你们要结合自治区的实际,看看怎么体现出来、怎么贯彻落实下去。”
把握主题主线,既有系统思维,也有重点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
一个指标说明了问题。
此次提请审议、审查、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纲要草案,将2021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十四五”经济增速指标设定为“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在五年规划史上还是首次。
个中缘由,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去年是2.3%,今年我们定的是6%以上,实际上可以高于这个指标,但是我们留有余地,这样我们更能够把主要精力用在高质量发展方面。”
瞄准“两高”目标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一个事关国计,一个连着民生,共同指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面对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长卷,习近平总书记如是擘画:“要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人们还记得,2016年8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村,走进贫困户家中探访,同大家一同谋划易地搬迁后如何脱贫奔小康。
这次在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互助县的土族代表阿生青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班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人均年收入已从5年前的2600元提升到11419元。
习近平总书记如同亲人般详细询问:“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刺绣产业怎么助力脱贫”“酩馏酒怎么做成产业的”……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就是这么一点一滴汇流而成的。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一个事关国计,一个连着民生,无不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友谊宾馆聚英厅,华灯璀璨,气氛热烈。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无论是治病救人还是教书育人,都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图景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倾听委员们的发言,不时同他们探讨交流。
胡豫委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疫情初期武汉收治重症患者的几所医院之一。
他清晰记得,去年2月10日,在疫情防控最胶着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给大家鼓劲加油的场景。
此刻,又一个冬去春来,他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坐在了同一个会场。
有感于抗疫斗争的真切体会,胡豫提出“强化公立医院姓‘公’,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告诉习近平总书记,湖北省正在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强功能三年行动,已开工建设项目1037个。
“在抗疫斗争中,公立医院是中流砥柱。再次说明一个道理,在举国体制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下一步,在医疗体系建设上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壮大公立医院,这一条是明确的。”
凝聚奋进力量
向光辉历史汲取精神滋养,从优良传统传承智慧力量,以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五次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拉开大幕。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再动员。
在内蒙古代表团,总书记从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讲到在内蒙古产生的包括乌兰夫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还特别提及两段历史佳话:
“齐心协力建包钢”——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一声号召,全国上下,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积极响应,援建人员和建设物资涌向内蒙古草原,在荒滩上筑起钢城。
“三千孤儿入内蒙”——自然灾害时期,上海、江苏等地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被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每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来到全国政协委员中间,看望大家,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通过协商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
“我们成功战胜了疫情,又率先使经济由负转正,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这不是一时之运,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接着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就是自信。我们要顺应这种思想的变化,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强国必强军。人民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作出指示——
“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部署要求,把担负的国防建设领域职责履行好。”
“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时间已写下恢弘篇章,历史正掀开崭新一页。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党,一个逐梦前行的民族,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昂首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
据新华社电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