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一线牵,这堂思政课牛!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的学生通过网络连线认真聆听遵义五中唐艳老师上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议会址、红军长征爬雪山……伴随着老师的讲解,这些书本上的场景在全息投影屏上“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眼前,而且,还有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师和学生一同上课!3月18日上午,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5G全息智慧教室里,高一(8)班的学生们与遵义市第五中学的学生们共同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以全息技术为依托,两地的老师共上一堂课,对两校学生开展党史教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这次红色思政课是5G+全息技术在全国教育领域的首次应用实践,也是上海与遵义之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益尝试。
以5G技术为基础,与全息技术相融合,将一大会址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利用红色资源、引入全息技术
跨越千里也能共上一堂思政课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遵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地。两地虽相距千里,但红色血脉相连。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上好思政课?卢湾高级中学梁阅老师与遵义五中唐艳老师进行了多次互动交流,以红色资源为线索,以全息技术为依托,为学生们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征程,经历过许多重要的历史紧要关头。同学们,你知道党史上有哪些紧要关头吗?”上午9点,随着卢湾高级中学思政教师梁阅的提问,这堂《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信仰与使命》思政专题课拉开了序幕。
与平时的课堂相比,这堂课因为有5G和全息技术的支持,课堂内容变得非常生动、鲜活。比如,讲到中共一大召开的相关内容时,通过5G技术与全息技术的融合,中共一大会址就立体地出现在了学生面前,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讲解员何老师也出现在全息屏幕上给学生们介绍中共一大的历史。讲到遵义会议时,遵义五中的唐艳老师“现身”讲述,召开遵义会议的两层小楼也立体呈现在了眼前。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梁阅老师在上课中
课堂上,上海、遵义两地学生分别通过身边的变化,展现两地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翻天覆地的成就;通过各自杰出校友对新时代建设的突出贡献,体会作为新一代青少年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
梁阅介绍说,这节课选择了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三个历史紧要关头,通过“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等一系列党史故事,带领学生触摸历史的脉络,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使命。
“整个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学校新建的5G全息教室,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址还有同学课前研究的成果,都通过全息技术呈现出来,课程中的很多史料也都通过全息屏幕呈现给了同学们。”梁阅说,希望利用这样一些资料,更生动、更真实地把历史再现给学生,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让理论变得不空洞,让历史变得更鲜活。“在这样一段历史的梳理中,让学生真的能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遵义五中的师生,通过网络连接,聆听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梁阅老师上思政课
全息技术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激发学生兴趣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
一堂跨越千里的红色思政课上下来,同学们也是感触颇深。学生曹锦荷说,在和遵义的连线中,她感受到了遵义中学生的精神面貌,而课堂上了解到的遵义历史与经济发展成就,让她对贵州和遵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5G全息投影技术,让中共一大会址与遵义会址等历史建筑立体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让理论更加生动,让历史更加鲜活,也更加增进了我对党史的理解以及对党的信仰和对使命的认知。”
课堂上,学生朱天孝参与了卢湾高级中学校友的介绍。他表示,自己在收集资料时,感受到了校友对新时代建设的杰出贡献,“5G走入了学生课堂,拉近了我们与遵义学生的距离,投影技术更让历史重现,仿佛历史就在眼前。”
“之前只是听说学校有一个全息教室,但并不清楚全息技术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次我参与了课前探究版块视频的录制,课堂上全息技术的运用,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赵胤说,课堂上呈现的历史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了那段历史,“也更加明白了党和国家在那个时期面对的艰难困苦,以及我们现在美满生活的不易。”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的梁阅老师正在实时连线遵义五中的唐艳老师进行现场互动教学
梁阅老师认为,与遵义连线共上一堂课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资料,“在多次反复对接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遵义的学生非常有革命老区的精神面貌,非常积极向上,相信遵义那边也能通过这种连线和对接,感受到上海不一样的文化,这种学生和学生的直接对接,对他们会有非常大的触动。”
课后,与会领导、学科专家与上课教师开展了相关研讨活动。大家普遍认为,两地学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连线上课,充分整合利用两地优质红色教育资源进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卢湾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陈屹介绍说,为了上好这堂课,学校先期组织了思政教研组和历史教研组共同备课,共同挖掘、寻找素材,希望呈现的资源和素材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更好地实现这堂课对学生思想与价值引领。
她表示,这堂课对跨区域的资源利用进行了尝试,整合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贵州遵义会址的红色资源,并充分利用了两校的校史资源以及校友中杰出的榜样人物作为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努力拼搏。“办好思政课,需要去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也需要利用好现代技术。”陈屹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今的学生已是互联网“原住民”,“面对今天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我们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字媒体,来创新思政教学的方式和形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