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传承的种子,徐汇滨江学区探索“中医进学校”
2021-04-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通讯员 杨承龄

中医药文化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不仅在医学界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医疗作用,而且在教书育人中也能起到独特作用。

就在前不久,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上海市中医药条例》,并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在条例即将实施前夕,昨天,由徐汇滨江学区主办、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承办的“滨江情——汇行区域性人文课堂建设之——中医进学校”活动启动。

在启动仪式上,上海市南洋中学党委副书记郑蓉介绍说,此次“中医进学校”项目的启动,是徐汇滨江学区在尝试教卫结合上的一次探索和努力。

 == 将中医药知识纳入教学 == 

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英儁表示,中医药进校园项目,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和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契机,通过环境文化沁润、中药课程实施、系列活动体验,增加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孩子们人格完善与身心和谐。

早在多年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就开始探索将中医药知识纳入教学中,校长吕捷介绍说:启动“中医药进校园项目”,主要通过“特色课程助健康”、“德育空间新拓展”和“中华瑰宝永传承”这三个方面开展,让孩子从小了解中医药,走进中医药。

“特色课程”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低年级主要是通过郊外踏青、野餐、参观药园、博物馆等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中医药知识;而针对高年级,则是通过“读一读”“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四个模块,一边动手,一边体验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德育空间新拓展”是在校园里有一片专属于“有趣的中医药学”课程的“岐黄百草园”,那里室外露天的环境,翠竹婆娑旁,中医长廊醒目;操场尽头处,常用中草药标识清楚;与宣传展板相呼应,构成了理论与实物的生动映照。

“中华瑰宝永传承”则通过“一人一事”“一物一叙”“一课一体验”的教学方式,普及中医药知识,并与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有机衔接,介绍小儿推拿、刮痧、拔罐等一些生活中会遇到的治疗方法。

通过这三个板块的设计,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 中医进校园可谓“恰逢其时” == 

徐汇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杨震青表示,举办中医进校园项目启动仪式的第一个感受是——恰逢其时。中医药文化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徐汇滨江学区将这个瑰宝引入学校教学中,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强化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铸根立魂的作用。

他的第二个感受是内涵深刻。这种内涵和深刻,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中医药进校园是开展对生命健康教育的好抓手。教育的本质是一切为了孩子,而孩子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如何让孩子们学习健康的知识,形成健康的行为,养成健康的习惯,这个是教育的责任。如何将中医药文化运用到这些教育上来,徐汇滨江学区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探索;其次,无论是中医药文化,还是现代医学科技,这些都应该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极好的素材。再次,中医药进校园是推动学生生涯教育的一个积极的探索。青少年要有远大的志向,而培养学生的志趣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目标。

他指出,期待将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中医进校园项目,了解医学文化,励志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生涯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和意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通讯员 杨承龄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