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一百年之后,“老先生们”集体来到中国学生的故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20世纪上半叶,众多中国早期留法艺术家求学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他们与法国大师师生情谊如今已成佳话。这些留学生当中有徐悲鸿、林风眠和吴冠中这样中国大师级的艺术家,而他们的艺术又对后辈艺术家产生了深厚影响。5月15日开始,法国“老先生们”的作品将在上海展出,从中人们可以感到铺面而来的艺术的接续。
这个名为“老先生们——1900-1950年间法国的大师与学生们”的作品展将于5月15日至7月26日在会德丰广场北院离合空间5楼举办。展览汇集了近50位法国艺术家的100余件(组)作品。这些19-20世纪的油画、素描、色粉、水彩、版画作品将被以一种浸入式的展陈方式呈现于中国观众面前,这也是继莫奈展之后,上海今年又一大引进展。
如执教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帕斯卡·达仰-布弗莱是徐悲鸿的恩师,徐悲鸿在和老师学画的几年中,和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徐悲鸿也视老师为自己的第二位父亲。而林风眠对老师安德烈·克罗多也是十分崇敬,以至于在他回国之后,还把老师请到中国帮助他一起执教北平和杭州艺专。
跨越时间的长河,“老先生们”将集体来到他们中国学生的故乡。展览将展出百余件类型丰富且极具质量的绘画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是曾经在“上海与巴黎之间”“大师与大师”展中展出的重要作品,如弗朗索瓦·弗拉孟的《梅尼耶夫人肖像》、帕斯卡·达仰-布弗莱的《奥菲丽娅》、阿尔伯特·贝纳尔的《戴面纱的年轻女体》等当年广受好评的作品,时隔近十年将再次展示在上海的公众面前。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徐悲鸿、林风眠和吴冠中为什么会是那样绘画的。
此次展览由菲利普·杰奎琳策展,杰奎琳可谓半个上海人,他来自法国,定居上海,是著名的艺术史学家、文化遗产类展览策展人。作为策展人,他在上海先后策划了“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展”(2013-2014年,中华艺术宫)、“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2014年,中华艺术宫)、“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2019-2020年,上海博物馆)等多个大展,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法国艺术的窗。
而位于静安商圈中心的离合空间,拥有600多平方米的展示面积。离合空间既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又有前沿的商业气息,是敢于创新跨界的潮流前卫空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