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100岁的百代小楼,探寻时代强音
2021-05-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位于徐家汇中心绿地的百代小楼今年恰好100岁。一百年来,这座三层小楼首次全面向公众开放,市民不仅可以走进来,还可以在二楼看跟这栋楼相关的展览,甚至还可以到三楼感受唱片文化和这座城市的关系,去寻着历史足迹感受时代强音。

这栋小楼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1921年到2021年,这一百年里,这栋小楼里还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最新一期的徐汇汇讲坛上,包括著名作曲家陈钢在内的四位嘉宾讲述了百代小楼的前世今生。

  陈钢    《义勇军进行曲》灌制时,我出生了  

“《义勇军进行曲》灌制时间是1935年,我出生那年,所以我和《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同年,感觉特别亲切。”陈钢披露说,自己参观百代小楼后,才知道聂耳写这首歌时本来叫《进行曲》,之后填进田汉的词,变成《义勇军进行曲》。“我感觉聂耳这首歌是战斗的进行曲,战斗的号角从这里开始,跟着这个号角我们一路前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候还是要‘前进前进’,我觉得这句话直到现在还是有现实意义。”

百代小楼房间里展示着很多歌星的照片,很多记忆扑面而来。陈钢回忆说,比如周璇曾灌录了一张音乐名片《夜上海》;知名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就是陈钢的父亲陈歌辛在这里创作的。该曲原名《玫瑰啊玫瑰》,原唱者是上世纪30—40年代上海著名歌星姚莉。

“周璇1957年出院后曾来看我父亲,那时候她脸是肿的,眼睛是呆的。我父亲就跟她说‘你还可以唱,你是金嗓子’。周旋说‘我是铜嗓子,现在不能唱了’。我父亲给她写了一首歌——《永远的微笑》,这首歌也是我父亲写给我母亲的情歌。”陈钢认为,百代小楼是上海重要的声音地标,承载了近百年来中国唱片的辉煌史,承载了厚重的海派文化记忆,所以百代小楼不但属于徐汇区,也属于上海、中国和全世界。

  蔡佳倩    百代小楼是中国唱片公司中枢  

在汇论坛现场,摆放着一张黑胶唱机。“中国唱片黑胶复兴计划”负责人、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蔡佳倩和观众聊起了文献档案中的“百代小楼”的历史。“我们知道这栋百代小楼从法商到英商百代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唱片时期,一直是中国唱片编辑部和录音部,它可以说是中国唱片公司的中枢。”

蔡佳倩介绍说,当年在申报上有一份记录,首次预告了上海百代公司唱片共9张。百代公司通过申报正式刊登了这9张唱片发行广告,上面刊登了表演者、唱片内容和名字。 

蔡佳倩还介绍说,1949年5月份上海解放了,百代公司此前完全停工停产,大量管理人员离开了上海。在此期间,所有百代员工处于歇业状态,员工希望积极复工复产回到原来工作岗位。当时华东工业部跟百代公司协商,通过租赁厂房和设备方式,把徐家汇地区的厂房和小楼租赁下来。“在唱片公司里有相关租赁档案,所有设备、厂房都在这个文件中有所体现。从法商百代、英商百代到中唱,这一延续的历史脉络非常清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