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劳动教育课程首批学员结业,6节课厨艺“出师”
2021-05-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红烧肉、三杯鸡、杏仁怡香虾、川味水煮鱼、黑椒山药肉丁、青笋青丝鲜蛤肉、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可乐鸡翅、酒酿圆子、鲜虾鳄梨沙拉塔、迎宾锦绣水果盘、上海腌笃鲜、江南桂花糕、肉丸焖面……这一桌堪称色香味俱全的“家宴”美食,可不是餐厅大厨的杰作,而是华东理工大学“美食与生活”课程首期学员在今天的劳动成果汇报作品。 

一半学生曾是“厨艺小白”

今天下午,华东理工大学“美食与生活”课程第六讲暨结业仪式在徐汇校区第一食堂举行。当时靠秒杀才得来的由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组成的首批25名学员,也迎来了课程的劳动成果汇报,分组完成9道必选菜和6道创新菜的制作。据悉,其中一半学生曾是“厨艺小白”。

依托上海市教委设立的首个上海高校后勤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前期开展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本学期,由学校后勤保障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组织的“美食与生活”“园艺与生活”两门劳动教育课程正式上线。 

其中,“美食与生活”课程聘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严惠琴,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华大学后勤集团原党总支书记沈建平,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国际评委、上海市十大名厨邓修青,上海市劳动模范、新锦江主厨徐佳杰,华理第四食堂厨师长鲍家好等为首批课程导师。

经过6次实操课程后,迎来了课程结束的考核,也成为一次学员呈现给师长的菜肴品鉴会。结业现场,28名分别由学校邀请和学生自主邀请的评委,一边品尝着学员亲手制作的佳肴,一边结合色香味形给菜品打分。

“美食与生活”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50%)、结业考核成绩(占20%)、感恩家庭成绩(占30%)组成,本次打分为期末考试成绩。

最终,迎宾锦绣水果盘、红烧肉、江南桂花糕等菜肴分别被评选为“最佳摆盘奖”“最佳口味奖”“最佳创新菜”。

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新锦江大酒店主厨徐佳杰在点评时不吝溢美之词。他说,学员们的手艺“出乎意料”,几乎可以达到“烹饪学校的中级水平”。这样的评价,也给了学生很多鼓励和信心。

继续用劳动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是一门学业的选修课,也是一门生活的必修课,希望你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珍惜热爱劳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成为更好的自己,做对国家和社会更有用的人。”课程结业证书里的一段话,寄托着对学子的无限期许。

“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烹饪技巧,更有意义的是,这门课让我体会到,烹饪与科研一样,想要做好,都容不得半点马虎。”获得“最佳发言人”的研究生王康宁表示,烹饪与做科研有许多相通之处,都需要和同伴通力协作,只有不断地反复、试错和全情投入,才有可能做好一道菜、做成功一次实验。 

学习做菜的过程中,王康宁也发现有很多有趣的门道儿,例如,动物的下水会有脏器味儿,吃起来会影响口感,可以用淀粉水洗一下去腥,这是因为淀粉分子结构上个不仅有亲水的羟基,又有疏水的烷炷链,那淀粉在这里就起到了类似于十二烷基磺酸钠,也就是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再比如,熬粥的时候,加一点点碱面儿可以让粥的卖相更好,原因是钠离子形成的水化层可以让 粥变得更浓稠…… 

王康宁相信,未来也一定会记得,在华理,我们参加过这样一堂烹饪课,正是在这门课上学到的技巧,能让我们在深夜拯救自己空虚的胃,亦或是在周末花上时间炖一锅牛尾汤,和心上人共进佳肴,或者是逢年过节之时,下到厨房里露一两手,和亲朋同好共享美好时光。 

这门课对热爱美食的大一本科生崔丹妮来说,从一开始只是一个爱吃的人,逐渐变成了一个会吃的人,还学会了做美食给家人、朋友,把自己在课堂上得到的温暖传播给其他人。虽然每次课都要专程从奉贤校区赶到徐汇校区,但她说,课程带给她的不仅是味觉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饕餮盛宴,以后她要继续用劳动感受生活的美好。

“劳动不仅仅是创造财富,更是我们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过程。”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胡宝国表示,从2019年起,学校就积极探索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经验做法,坚持把劳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生活,努力打造劳动教育的华理金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