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百年党史大家说,杨浦在“忆往昔”中“看今朝”
受访者/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文/图(除署名外)
今天,杨浦举行了两场学党史活动。一场位于杨浦滨江,另一场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前者通过红色经典诵读的方式与大家分享王孝和、费达夫等杨浦革命烈士故事;后者的主讲嘉宾与大家聊了聊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升级版如何助力杨浦“四高城区”建设。
受访者/图
忆往昔 通过诵读、沉浸式演出等方式了解烈士故事
下午时分,滨江党群服务站电站辅机厂站三楼(滨江书房)内围坐了一群观众,他们正在参加“百年风云话滨江 文明实践在杨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百人·百场”红色经典诵读展演活动。
台上,全国金话筒奖得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播音指导王涛,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台词教授杨明,全国金话筒奖得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播音员路平等只有在电视里、广播中、高校里才能看到的大咖带来了特别的红色诗歌诵读,娓娓讲述了王孝和、费达夫等杨浦革命烈士的故事,还带来了展现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原创作品。
在展演活动中,主讲人分享了王孝和烈士的故事。这位昔日的学霸,曾进入现在的杨树浦发电厂任抄表工。在录取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插曲。原来,因为面试表现出色,他同时被邮政局和杨树浦发电厂录取。解放前邮政工作是金饭碗。家人劝他去邮政,他则因为党组织的需要,决定到拥有2800多人的大厂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1948年4月的一天上班途中,开展革命工作的他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关押于提篮桥监狱。上海高等法院特种刑事法庭以阴谋破坏电厂为由,判其死刑。这位年轻的烈士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
此外,主办方杨浦区文明办和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还创新了活动形式,通过舞台表演、沉浸式演出、朗诵“快闪”等生动新颖的展演方式,以“爷孙俩参观行走杨浦滨江”的对话串联各会场演出。
看今朝 寻找城市新需求,学科新引擎
下午时分,距离滨江书房6公里之外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主会场内,杨浦区2021年度“大家微讲堂”之“百年党史大家说”第三讲也在举行。这是一场关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升级版如何助力杨浦“四高城区”建设的热门讨论。
在同济大学副校长、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作了《三区联动2.0--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转型升级策略的思考》主旨演讲。娄院长介绍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发展历程、成功原因和未来愿景,对多年来同济大学各种优势资源不断外溢,进而服务社区建设、服务环同济区域发展、服务现代科技创新进行了深刻阐述。“经过多年的发展,环同济从最初的一条街、几个点到划成一个圈、辐射多个片,逐步改变了最初的自发式生长状态,转而成为知识、人才、产业与城市空间互动发展的经济高地,年产值以年均二位数的比例不断攀升,2020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总产值达到495亿元,位列杨浦四大功能区之一。”
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逐渐进入尾声,设计等行业的人力资源、空间载体、业务总量都很难再有快速的增加,环同济打造升级版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城市的新需求在哪里?学科的新引擎在哪里?
演讲中,娄永琪以独特的视角向大家解读了环同济园区、企业如何在“变与不变”中实现转型,如何在“像与不像”中成功落地,如何在“能与不能”中做出原型,进而助力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真正成为拉动同济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的引擎、杨浦区一流城区建设的引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