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明年底建设万个公共停车位
2021-06-09 上海

未来,市民出行将更将方便。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郭颖

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50万标准箱,连续11年位居世界首位;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达到729公里;快递业务量完成33.6亿件,约为“十二五”末期的两倍……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昨日举行,上海市副市长张为介绍了《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情况,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市交通委总工程师李俊豪、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庆江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铁路实现上海中心城60分钟可达毗邻城市

《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包括巩固和提升国际海空枢纽能级。海港方面,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4700万标准箱(TEU)以上,水水中转比例52%以上,国际航运枢纽港服务品质世界领先,建设国际一流邮轮港;空港方面,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3亿人次以上、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10万吨以上。

加快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铁路对外通道方面,加快构建“五向十二线”干线铁路通道布局,实现上海中心城60分钟可达毗邻城市,主要枢纽120分钟可达长三角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方面,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60公里,保持全国前列;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半径范围内常住人口、就业岗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55%、61%以上。

全方位提升客运、货运服务品质。客运服务方面,继续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202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不含步行)达45%以上,公交专用道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保持在16-18公里/小时,进一步增强超大城市公共客运承载能力和服务效能,推进“20+8+X”骨干公交通道建设;货运服务方面,2025年,形成与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与市民生活和商贸物流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稳定、绿色低碳、经济高效的货运服务体系。

持续优化完善道路系统功能。2025年,形成高效运行、便捷易达的道路系统。

建设功能完善的新城综合交通系统。推进“五个新城”加快形成支撑“30、45、60”出行目标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框架:30分钟实现内部及联系周边中心镇出行,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浦东和虹桥两大门户枢纽。新城道路网密度达到4.5公里/平方公里。

共享单车、出租车等建统一预约服务平台

此外,还要加快构建重点地区交通体系。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25年,基本实现“15、30、60、90”的出行服务目标,即新片区主城区15分钟到达浦东国际机场、30分钟可达中心区龙阳路等枢纽、60分钟可达虹桥国际机场、90分钟可达长三角毗邻城市,实现启动区至虹桥枢纽公共交通45分钟可达。

提升交通精细化治理和安全管理能力。推进交通需求管理方面,完善小客车拥有和使用政策,推动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方式逐步转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完善停车管理方面,积极创建一大批停车治理先行项目,建成一大批公共停车泊位。其中,结合民心工程,到2022年底,要创建100个停车治理先行项目,开工建设10000个公共停车泊位。

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和新型基础设施。积极打造交通新技术示范应用高地,到2025年,科技全面赋能交通发展,交通感知全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行业管理协同联动能级大幅提升,交通治理大数据赋能取得新的突破,交通服务场景不断丰富,形成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泛在、协同、智敏的新一代智慧交通设施体系基本成型。推进一站式出行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出行即服务”MaaS系统,实现实时、全景、全链交通出行信息数据共享互通,建设融合地图服务、公交到站、智慧停车、共享单车、出租车、充电桩等统一预约服务平台。

加速绿色低碳交通转型发展。全面提升交通行业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水平。加强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