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创业者王臻:重新启航,在创业中找到个人价值
2021-06-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明玉君

独自地铁出行、听取语速极快的语音并熟练回复……失明十多年来,王臻已经逐渐适应了作为盲人的生活。热心公益的同时,他还是华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带领团队以“科技助盲”,提供盲人读屏服务,开发盲人手游,帮助更多视障人士的同时,他也在创业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实现着个人价值。

  中途失明,立足公益再出发  

“我毕业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曾在德国西门子工作,2009年以前,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处于上升期,顺风顺水,前途光明,但不曾想,黑暗很快来袭。”回想起12年前的一切,王臻难掩激动之情。

当年,偶然间,他患上一种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科疾病,视力急剧退化,很快就彻底跌入黑暗,成为了一名盲人。这样的变故令他恐惧、懊恼、失望甚至绝望,除了撕心裂肺地哭泣,他还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时,经历死亡会使人迸发出全新的生机。痛定思痛后,不服输的王臻决心重新出发,练习黑暗中走路、学习按摩、盲文阅读等,磕磕绊绊中,他习得了技能,也开始重新触摸生活,看见了很多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收获了生活的喜悦。

“我最大的快乐是成为志愿者,参与公益行动,服务他人。”2012年,成为盲人后的王臻第一次出远门,他远赴贵州的一所盲人职业学校当志愿者,一待就是半年。“我主要教盲童们进行计算机无障碍操作,帮助他们的同时,我也逐渐找回了自己的价值。”王臻笑着说。

之后,他还在浦东图书馆担任读屏老师,跟朋友合办盲人无障碍沙龙,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2013年,王臻萌生了想要创业的想法。尽管家人和朋友们都不支持,但他始终坚持,想要创造更大的价值。”王臻说,盲人想要参与社会时,别说企业,甚至在公益组织中都很难找到工作。“我想通过创业,让盲人深入到策划、组织、执行每一个项目中去,让盲人真正拥有话语权,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价值。”就这样,他开始了连续创业之路。

  成为连续创业者,带领团队为梦想“而战”  

起初,他带领团队从公益项目开始,通过计算机无障碍教学及读屏软件,帮助盲人完成各种操作。之后借助手机端,在线上为偏远山区的特殊学校提供服务,同时他还承接了盲人心理咨询室的管理经营,并承办各种街道助残类活动。

然而,公益项目同样需要资金和资源,想要长期做下去,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正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我们积极参加各种比赛,磨练团队、打造项目,在这个过程中还尝试开发过一些无障碍的应用,希望缓解资金紧张的问题。”王臻坦言,这也正是他与团队开始注重企业商业价值最直接的原因。

先后参与、主导了多个创业项目之后,王臻与团队开始打造“VFREE”项目,其目标愿景是“Vfree,用心创世界”,即满足残疾人尤其是视障用户对于高品质无障碍游戏的需求;通过研发带动残疾人尤其是视障者就业。

“我们的团队是一群有梦想的人,其中,既有视障者,也有视力正常的人,大家因梦想走到了一起。”谈及一路摸爬滚打,逐渐成长起来的团队,王臻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坦言,团队中游戏策划、客户端程序员、服务端程序员等“配置齐全”,大家分工明确,一起为梦想“而战”。

  专注“科技助盲”,期待得到更多社会支持  

如今,经过两年多奋战,他与团队开发出《乱世修仙》和《封神群英传》两款游戏。“我们期待它们可以早点推向市场,但无奈融资太难,对我们来说,资金还是一大问题。”谈及融资,王臻的表情略显沉重,但同时又充满了期待。

在他看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与帮助,作为盲人创业,更是如此。“外界一直关注我们残障人士,在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创客201’孵化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老师们非常多的帮助,比如场地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及导师专业的一对一指导等,让我受益匪浅。”他坦言,“创业路上正因为有了这种“师徒式的帮扶”,才让自己走得更稳、更踏实。”

“未来,我们继续聚焦科技领域,为盲人开发更多实用化产品,实现‘科技助盲’。”创业的同时,王臻始终坚持公益事业,身体力行回馈社会,他参与组织的“爱心牵手,你我同行”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00多期,3年来帮助多名盲人走出家门,走入社会,丰富了他们的社交生活,获得多方一致好评。此外,他还针对视障者进行线上服务的拓展,打造一体化数字解决方案。

创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面对这个问题,王臻给出了几个关键词,即“充实忙碌”“自我价值”。现在的他,偶尔还会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因失明所带来的创伤和阵痛有时还会刺痛他的内心。但创业就像是一缕阳光照射进他的生活,让他忙起来,走出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创业,让我积极起来,对于未来,也有了更好的希望和期待。”王臻满怀憧憬地说。

【创业心语】

只要我们在努力着,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创业是一场马拉松,勇于克服困难,才能抵达成功的终点。在此,呼吁所有有理想的人,大家形成合力,抱团取暖。同时,也期待: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可以得到来自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与关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明玉君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